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什么是弱视?
通俗来讲是指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其所处年龄段的正常视力范围下限,同时眼睛并无任何器质性疾病。这里的“最佳矫正视力”可简单理解为“经过规范验光配镜后得到的戴镜视力”。此外,在以上前提下,若两只眼分别的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大于两行(视力表上的行数),视力差的那只眼也要高度怀疑弱视。所以“弱视”的帽子可不是仅仅查了一个视力就给孩子“扣上”了,还需要经过规范验光戴镜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
弱视的分类:
弱视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及先天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是指因眼位不正(斜眼)而引起的弱视。由于斜视,双眼看东西时常出现重影,即把一个东西看成两个模糊不清的东西,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大脑中的视中枢就抑制那只斜视眼去看,这样看东西就不会出现复视,久而久之,斜视眼看的能力下降变成了弱视眼。然而这种弱视一般是可逆的,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最终结果是好的。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指弱视儿童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近视或远视度数相差在度或以上,散光度数相差在度或以上。由于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外界景物在左右两眼所形成的物象大小不等,清晰度不同,使双眼的物象难以融合成一个,两个物象互相干扰,大脑中的视中枢主动抑制屈光度数较大的眼,这只眼的视力便会下降而形成单眼弱视。这种弱视是可逆的,可以治疗的。
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指双眼屈光不正的度数较高而患儿又没有及时戴矫正眼镜。他的特点是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屈光度数也相似。多发生于高度远视或高度近视的儿童,但远视眼更多见,约占70%。这种弱视是由于高度屈光不正导致景物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因而视细胞或视通路的生理性刺激不足。
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等眼病,使光刺激受到阻挡,不能正常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接受光刺激的机会,使得处于发育阶段的眼底视网膜由于生理性刺激不足造成发育不良或停滞,于是就形成了剥夺性弱视。这种弱视儿童视力很差,单眼多见,治疗效果也差。
先天性弱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弱视治疗效果不好。一旦发现孩子有弱视的情况,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弱视不治疗是不可能痊愈的。弱视不仅要治,而且还要及时治。从视觉发育来讲,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则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3岁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8岁为治疗的敏感期。总之,弱视治疗越早越好。
推荐阅读:
哺光仪VS角膜塑形镜,谁将更胜一筹?
裸眼视力纳入中考,是值得全国推广还是应该谨慎探索?
医院:叶黄素的功效与作用!
微众银行:只为小微企业提供专属贷款,年利率仅3.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