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anaa.Laua,b.Aralikattia.Shaha,
ContactLensAnteriorEye38()–
目的报道2例角膜交联后发生的感染性角膜炎以及随后发生的角膜穿孔。
方法回顾性病例报道
结果第1例为19岁女性行角膜交联术后3天发生葡萄球菌性角膜脓肿。并在住院期间发生角膜穿孔,之后成功应用角膜胶封闭。微生物性角膜炎最终在局部及全身抗生素治疗下得到痊愈,最终遗留下血管性角膜瘢痕。第2例为18岁男性行角膜交联术后5天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角膜穿孔发生在感染后48小时内,最终用角膜胶封闭穿孔处。虽然感染得到了控制,但是最终患者的视力由于角膜瘢痕的存在而只有指数。
讨论对于交联术后如此短时间内发生感染及穿孔是非常少见的。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机制,但是我们猜测以下几种病变机制:2例患者都具有特发性角结膜炎病史,这将增加促炎因子的激活,而角膜上皮的损害以及葡萄球菌的增加将进一步上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再者就是接触镜的曲率和角膜曲率不配,从而在两者之间遗留空隙,导致葡萄球菌的繁殖定居。第三可能是因为交联导致的角膜基质细胞过度凋亡,从而激活T细胞辅助的免疫反应引起机制溶解。最后可能是由于葡萄球菌抗原导致急性毒性反应并由于没有上皮屏障的存在,从而导致严重的基质炎症反应甚至发生溶解。
结论角膜交联术已经广泛用于治疗角膜扩张性疾病,而对于其并发症如感染性角膜炎,则相对不常见。本文提供了2例交联术后7天内发生的严重微生物感染性角膜炎,甚至发生了穿孔。导致激进性角膜溶解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晰。但无论怎样,术前需要详细告知患者发生该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交联术后穿孔处角膜胶的存在裂隙灯图
来源“优得清生物”
治白癜风最便宜的医院白癜风治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