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即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一组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内皮细胞数下降,以致不能维持正常角膜的生理功能,而出现的角膜基质水肿,上皮大泡、眼痛及视力下降的症状。近年来随着眼科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和显微技术的不断改进,治疗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有了更新更好的手术方式——角膜内皮移植术。医院贾卉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在“第二届角膜内皮疾病诊治新进展及角膜内皮移植手术高峰论坛”会议期间,进行了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技巧的讲座,着重介绍了初学者在进行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时常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期望能够提高广大角膜医师角膜内皮手术的认识和技巧,更好地为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患者服务。
专家简介
贾卉教授贾卉,医院眼科教研室主任,眼二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指导教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角膜病及眼表疾病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30余年,对角膜病、眼表疾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青光眼无缝线手术、眼睑及眼眶肿瘤、眼外伤、泪器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角膜移植手术的种类角膜移植手术是用透明的角膜片置换混浊或有病变部分的角膜,以达到增视、治疗某些角膜病和改善外观的目的。是异体移植效果最好的一种手术。角膜移植手术分三种:第一是全层(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以全层透明角膜代替全层混浊角膜。适应证包括中央性角膜白斑、角膜变性、圆锥角膜、顽固性角膜炎或溃疡及角膜瘘等;第二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将浅层角膜病变组织切除,留下一定厚度的角膜作移植床,用一块同样大小和厚度的板层移植片放在受眼角膜床上,适应证包括中浅层的角膜斑翳或营养不良性混浊、进行性角膜炎或溃疡、角膜瘘、角膜肿瘤等。因手术不穿通眼球,故较安全,并发症少,光学效果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无明显差异,移植后视力恢复也无明显差异;第三是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用健康的供体内皮来置换病变的内皮层和后弹力层,而尽量保留未病变的角膜基质层,适应证包括多种角膜内皮失代偿性疾病。中国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特点中国角膜内皮移植手术主要有以下特点:(1)内眼手术后患者居多;(2)国人眼球特点:前房浅、小角膜、小眼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易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3)术后易发生高眼压;(4)年龄偏大,术后体位控制困难;(5)角膜混浊严重、眼内并发症多,如无晶体眼、虹膜前后粘连等。
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关键点角膜内皮移植手术过程中,初学者应该注意以下几大要点:首先,角膜内皮钩(细)环形划开角膜内皮时容易用力过度,将角膜后基质纤维钩断,使基质纤维漂浮于前房中,若不处理则影响角膜内皮的贴附。贾教授介绍道,应及时用裂隙灯检查,裂隙下应用白内障囊膜剪剪除基质纤维。第二,角膜植入常在角膜缘切口外,或由于国人前房特点,虹膜膨出于创口外,角膜内皮植入前房时受挤压或摩擦,导致角膜内皮损伤,影响术后效果。第三,灌注水流方向不要向上或正对内皮植入方向,易导致角膜内皮展开困难、卷曲、移位,手术期间,灌注压力需均衡,灌注压过低则导致前房浅,移植片展开困难,灌注压过高会造成移植片冲出眼外(植入器)。第四,黏弹剂处理不当影响角膜移植片固定,角膜内皮与基质之间黏弹剂吸除不干净,移植片移位,尤其前房深、内皮撕除光滑时,术后体位依从性差的患者。第五,多次手术后复杂的眼内前房的处理非常重要,包括无晶体眼、人工晶状体移位、虹膜粘连、纤维膜的处理。第六,一眼已行角膜移植术,另一眼行角膜内皮移植术后预防排斥反应的治疗要充分和用药时间足够长,排斥反应常发生在后行角膜移植的术眼,无论是PKP、DLKP或DSEK,因此术后预防排斥反应药物的选择、剂型、剂量和时间非常重要!总结总的来说,在进行内眼手术时,应当尽可能地保护角膜内皮,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时注意角膜内皮是否脱离,有脱离尽快复位,无法复位则行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对于已经造成内皮损伤的患者,进行角膜水肿观察治疗3-6个月,内皮细胞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大的潜力,不要轻易放弃抢救,及时进行角膜内皮移植治疗,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损伤小、视力恢复快、排斥反应少,现已逐渐取代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而成为治疗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新疆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