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18-8-27 18:18:49   点击数:
  

视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视野也叫周边视力,它表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以外的视觉细胞功能。视野检查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对比法:医生与病人相距1m,面对面坐着,病人的左眼看医生的右眼或病人的右眼看医生的左眼,彼此注视,双方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将病人的一眼遮盖,医生伸出自己的手来回摆动,在两人之间从各个方向的外周向中心移动,当病人觉察手指出现的刹那,立即告知,如医生视野正常,病人能在各个方面与医生同时看到手指,这说明病人的视野大致正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准确性较差。

用视野计检查视野比较精确,其中又有动态视野检查法和静态视野检查法。

动态视野检查法是用一定刺激强度视标从某一不可见区,如视野周边部或暗点中心向可见区移动来探查不可见区与可见区交界点的方法,动态视野检查法主要用于测绘等视线和暗点范围,目前临床常用的平面视野计、弧形视野计均属此种。

静态视野检查法,是视标不动,通过逐渐增加视标刺激强度来测量视野中某一点的光敏度或光阈值的方法,目前计算机自动视野计如国外的Humphreye及国内的北京眼科研究所的HQDS-Ⅰ型全自动电脑视野仪均属此种检查法。

视野检查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知道,视野检查离不开检查医师与被检者之间的配合,它属于心理物理学的检查,那么在视野检查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在检查的全过程中,受检眼必须始终注视中心注视点,在检查中还应注意照明度,一般使用人工照明,将灯放在患者头的后面,使光线均匀地照在视野计上。此外应注意视标大小不同,视标越小,视野越小,有时用大视标不能发现轻微视野改变,而用小视标反而可以发现,因此必要时用大小不同的视标测量视野。不同疾病对颜色的敏感度不同,视网膜疾病患者一般采用蓝色和黄色视标,视神经疾病患者采用红色和绿色视标。视标的颜色必须保持原有浓度,否则检测结果会不准。视标移动时要与进行方向垂直摆动,白色视野以看见视标处作为视野边界,颜色视野以能明确分辨视标颜色之处为界。

在视野检查中,要注意影响视野大小的因素:①受检者的合作:受检者在检查中注意力应集中,必须始终注意中心固视点,同时不能太疲劳。②面形:受检者的脸形、睑裂大小、鼻梁的高低均可影响视野大小及形状。③瞳孔大小:缩小的瞳孔可使视野缩小,这对青光眼患者尤为重要,反之瞳孔散大则视野增大。④屈光不正:平面视野计检查时,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常常使视野缩小,检查周边视野时,患者最好不戴眼镜,以免镜框阻碍视线。⑤对随访观察的患者,每次检查条件必须一致,方可比较观察。

视野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我们知道,外界光线透过角膜、晶体、玻璃体折射,成像在视网膜上,构成光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圆锥和杆状细胞)受光的刺激后,转化为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向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其中两眼视神经在视交叉部位相交,视网膜鼻侧部位的神经纤维,互相交叉到对侧,而颞侧视神经不交叉,因此从视网膜到枕叶皮质神经纤维的走向、分布以及每一节段中枢神经纤维的排列都十分清楚。视路的任何部位有病变,必然在视野上反映出来,眼科医师和神经科医师可根据视野改变和临床其他检查结果,分析出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预后。

判断病变部位:①患侧眼全盲,对侧眼正常——视交叉前视神经。②双眼颞侧偏盲——视交叉正中。③不对称性双眼同侧上象限偏盲——视放射前段。④不对称性同侧偏盲——视放射中段。⑤对称性同侧中心性偏盲——枕叶部。

视野的改变可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各种疾病引起的视野缺损及范围不尽相同,医生可根据视野损害的不同形态特征将两种疾病区分开来,如中心性视网膜炎和球后的视神经炎,他们都有中心暗点,若早期用检眼镜等其他方法不易检出时,可用视野检查,一般球后视神经炎中心盲点红色>蓝色,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心点蓝色>红色。

此外,了解某些眼病的进展情况及判断预后,如青光眼早期,中心视野检查出现生理盲点扩大、生理盲点外露,渐渐进展为火焰状盲点、弓形暗点。如果上下弓形暗点互相衔接,可以形成环形暗点。周边视野中早期出现楔形缺损,渐渐鼻侧视野缩小,向心性缩窄,最终导致管状视野,甚至完全消失。因此通过视野、眼底、眼压、前房角等的检查,可以了解青光眼病的进展、治疗效果及预后。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崔永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hbwh/8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