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专家
邓志宏
医院角膜移植中心执行主任、眼科学教授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生物被称为——
“猪队友”。
江湖上流传着一句对猪队友的褒扬: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但是,
对于某些人来说,
猪队友就是他们生命中的神队友。
来自湖北的张先生,就有这么一位猪队友。
3年前,张先生右眼开始出现眼红眼痛,医院药物治疗后缓解,但之后仍反复发作,且越来越重……最终,确诊为坏死性角膜基质炎,需要做角膜移植。
对于今年27岁的他来说,在黑暗中生活,是他人生最大的噩梦。
辗转多地求医后,张先生来到医院角膜移植中心,找到了角膜移植中心执行主任邓志宏教授。入院时,张先生仅能看到眼前晃动的物体。
经过仔细检查,邓志宏教授判断张先生右眼所患疾病,符合生物角膜移植的适应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感染,经过跟张先生沟通,准备为其行右眼生物角膜移植手术。
等等,张先生手术用到的“生物”角膜,到底是什么生物?
答案就是:猪。
先来看一组数据。
万人
我国现有角膜患者数量
例
每年的角膜移植手术例数
因为人体捐献角膜严重缺乏,导致很多角膜盲患者无法得到救治。
所以这个时候,猪队友,就横空出世。
问题一:“猪角膜”安全吗?
生物角膜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具体来说,猪的眼角膜通过这几个步骤,才为人类所用的——
①它通过了脱细胞处理和技术加工,原本附带的细胞体完全脱除,只保留基质胶原本身。
②它通过钴60的放射性辐照予以严格消毒清,除掉了潜在的病原体。确保一些动物源性的疾病(发生于猪的疾病),不会因为移植而感染到人。
因此,它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生物组织相容性以及基本接近人角膜的光学特征,已经成为临床上角膜移植手术供体材料的新选择。
问题二:为什么是猪而不是猴子?
这是个非常漫长的探索过程。
其实一开始,专家们首先选择了与人类较为相近的猴子做实验。但由于猴子饲养成本较高、繁殖率低,来源上成了一大难题。
这时候,猪、牛、羊、鸡、鸭、鹅等进入了科学家的视线。
最终筛选后,发现猪的角膜参数和人比较接近,其携带的病毒不太容易传染给人类。
而且,相比人的角膜,猪角膜来源丰富。毕竟,没吃过猪肉,谁还没见过猪跑啊~~
最重要的是——
猪角膜具有和人角膜基质相似的组织结构,应用后角膜的厚度、屈光度保持不变,感觉神经可以长入,能够恢复知觉,而且通过脱细胞方法去除猪角膜的免疫原性,可以降低猪角膜移植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排斥反应。
为了保证猪角膜的供应,他们还专门设立了养殖场,同时在猪的品种上也有要求。
它们叫做供体猪。猪中的黄金圣斗士。
问题三:哪些患者能用“猪角膜”?
角膜移植分为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板层/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和角膜内皮移植术等。
生物角膜目前主要用于板层和深板层角膜移植。
邓志宏教授介绍,对于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感染性角膜病变,感染未累及后弹力层,未导致角膜穿孔时,及时行生物角膜移植术,可大大缩短病程,提高角膜溃疡的治愈率,挽救患者眼球。
近期,以邓志宏教授为首的团队已经为10多例严重感染性角膜病变患者实施了生物角膜移植手术,术后患者角膜感染得到控制,视力恢复显著,患者术后一年左右角膜完全恢复透明,视力最好可达到0.6。
(邓教授在手术中)
名小医
有话说
从黑暗中看到光,是什么感觉?
很多人可能难以切身体会。
而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意味着在万角膜盲病患中,有1/3的病患可以不用被动等待,通过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来解决失明问题。
医疗技术的发展,能够减少人类的痛苦;而“猪队友”们,也值得被人尊敬。
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供体猪”。
除了可以给人类提供美味的肉类,猪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底下这些宁乡黑猪,是住在宁乡的中南大学异种移植医用级(DPF)供体动物培育中心内的猪猪,它们是胰岛移植供体猪,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所需的胰岛素……
名小医决定,以后吃它们的时候,会带上一点内疚~~~~~
我心情不好,工作人员都会来安慰。
我喝的,都是经过82道工序杀菌的纯净水。
我住的,都是无菌的空间,每周还要洗一次澡。
编辑:名小医实习生李鑫智通讯员李芳
晨报名小医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