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的困惑——巨角膜无晶体眼视力改正1
编者案:巨角膜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双眼病发的疾病,通常表现为角膜直径增大至13mm以上,眼前段均呈不成比例地扩大,角膜组织学和厚度正常,男性更容易受影响。络上的大眼美女,眼睛虽大,但还都在正常范围内,而且比例匀称呦。
1.引言
单侧无晶体眼屈光不正改正目前可以使用角膜接触镜,和前房或后房植入人工晶状体。巨角膜无晶体眼因其角膜解剖特殊性,使屈光改正面临挑战。来自美国迈蒙尼德医疗中心眼科的Saffra报导了这样一个病例,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ContLensAnteriorEye杂志上。
2.病案
一名55岁的老年男子前来救治,患者前数年做了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囊袋内植入,既往有巨角膜病史,术后双眼的最好改正视力为20/25。
救治时,患者主诉左眼单眼复视不断加重,右眼最好改正视力仍为20/25,左眼则波动于20/40。通过压平眼压计测定眼压(IOP)右眼是9mmHg,左眼是8mmHg。在裂隙灯检查发现角膜透明,结构致密,后弹力膜没发现疤痕或变形。角膜水平和垂直的直径均增大,分别为16mm和14mm,前房明显加深(图1)。
图1.左眼大体照片
图2.人工晶体半脱位的左眼照片
进一步检查发现左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SN60WF17.0D,爱尔康公司),晶体位于囊袋内。囊袋和IOL出现明显的颞下方移位(图2),玻璃体脱出进入前房。眼球活动时可见明显的晶体震颤和虹膜震颤。角膜内皮镜检查发现双眼中央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右眼/mm2左眼/mm2。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0.毫米和0.毫米。眼前段的UBM丈量提示左眼前房深度为6.51毫米和宽度为15.83毫米(图3)。
图3.左眼超声生物显微镜前房检查图象
最初,病人决定推延手术医治并继续视察。但是,几个月后,病人因没法耐受复视要求手术医治,随后手术被安排履行。因找不到大小适当的前房或后房型晶体,给予实施了玻璃体切除术及人工晶体摘除,术眼成为无晶体眼。手术顺利,然后给病人配戴无晶状体接触镜已恢复视力。
为了适应角膜曲率达41.53/42.98×的巨大角膜,患者最初验配巩膜接触镜。但由于大尺寸和戴镜后不适,患者停戴。病人随后佩戴由Hioxifilcon(Gelflex)制造(9.20/12.50/16.0)的加大镜片。最初检查显示镜片配适欠佳,并出现明显的镜片的运动和偏移。因此,为了更好的适配,改变基弧使其变陡,到达8.2毫米,但是,因患者有约-0.75到3.00×的屈光不正,还需要进一步调剂镜片的弧度,进一步的检查明显提示,需要一个更平的接触透镜,以更好地与角膜匹配并减少其在角膜上的过度运动。
终究的近似参数被送往MetroOptics实验室,在哪里一个中央区平坦周边较陡的镜片被制作出来,类似于倒几何的硬性透氧镜片(RGP)。镜片丈量结果为+10.50,基弧8.7毫米,直径16.1毫米,其中光学区11.5毫米,外围峻峭。配戴该定制隐形眼镜后患者左眼视力到达20/30(图4箭头)。
图4.左眼扩大角膜的侧视图和深前房,黑色箭头显示了接触镜的边沿。
3.讨论
接触镜成功用于改正成人和小儿无晶体眼已数十年。因角膜解剖异常,隐形眼镜用于巨角膜患者还是有挑战性的。巨角膜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双眼病发的疾病,通常表现为角膜直径增大至13mm以上,组织学和厚度正常。男性更容易受影响,由于其遗传模式要末是性连锁要末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增大的角膜都会伴发深前房和晶体虹膜隔后移,致使玻璃体腔相对缩小,巨角膜患者易发生不成熟核硬化性白内障。前房结构的解剖学异常使患者易发生晶状体半脱位。尤其是保持晶体囊袋稳定悬韧带多比较薄弱,不能支持人工晶状体,从而致使术后更严重的并发症,正如本文病例一样出现术后人工晶体半脱位。
在美国,巨角膜无晶状体眼患者病人视力重建,需要使用获批透镜,接触镜的使用收到限制。由于前睫状沟直径和角度增加,现有获批的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不能用于医治巨角膜病,由于目前可用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直径最大只有14.0毫米,前房直径最大也只有14.5毫米。这两种选择对巨角膜患者来讲都太短了。
但是,眼内科拉默镜头(ICL),是基于虹膜的眼内透镜,目前在美国已取得批准用于医治近视,ICL植入已成功用于先天性和手术后无晶状体眼。ICL极可能会用于巨角膜无晶状体眼患者,由于它并不受前房深度和角膜直径的影响。
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皮肤病治疗最好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