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年救治彝族留守女孩,来自湖南的眼角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0-8-10 14:53:35   点击数:
  

6月12日,或许成为改变9岁彝族女孩乌嘎,人生际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来自湖南一片珍贵的眼角膜,将这个曾在黑暗中生活了8年的小姑娘带回光明世界!

12日下午3时许,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医院院长李绍伟教授表示,乌嘎的左眼角膜移植手术成功完成,尽管乌嘎的左眼粘连情况严重,经过保留虹膜、再造瞳孔、晶体机化膜切除等术式后,一枚清亮的眼角膜成功移植到乌嘎左眼,整个手术过程比较顺利,届时乌嘎的视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自小双眼患有角膜白斑,8岁的她竟目不识丁

9岁的乌嘎,是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烂泥箐乡马井子村留守儿童。出生三个月时,她患上了双眼角膜白斑,但由于家庭贫困和缺乏对眼科疾病的了解,一直没有得到治疗。除了上学,乌嘎很少出门,在学校里只凭耳朵跟着老师和同学发声,8岁时还不识字。

年底,央视新春走基层的记者,在大山深处偶然遇到了走路需要扶墙、敢直视太阳的乌嘎,经央视记者多方联系后,医院李绍伟教授团队、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以及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向乌嘎伸出了援助之手。

年1月9日,经过一系列专业检查,李绍伟教授为乌嘎制定了手术方案并成功实施第一阶段手术——右眼瞳孔成形术。术后,乌嘎右眼视力有了很大改善,可以看大字、辨别颜色、自己走路。

事实上,乌嘎的第二阶段手术原计划是在今年1月实施,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治疗不得不延期。

乌嘎对光明的渴望始终牵动着爱尔人的心。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乌嘎的救治再次被提上日程。医院集团10家眼库的大力支持下,很快找到了适合小乌嘎手术的新鲜供体角膜。6月11日晚,供体角膜连夜从长沙运往北京,12日凌晨,角膜顺利抵达。

本次为9岁小朋友乌嘎带来光明的是10岁小女孩小虹,她在年6月9日因先天性心脏病去世后捐献了自己珍贵的眼角膜,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人间大爱与希望。这位汉族小女孩的角膜让彝族女孩重见光明,让身在湖南和云南的汉彝两家亲人的心紧紧系在一起!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乌嘎视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12日下午1点20分,乌嘎在护士的陪同下,进入手术室。

经过一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李绍伟教授表示手术效果远超预期,原本他在术前检查中发现乌嘎左眼情况复杂,虹膜、角膜等完全黏连在一起,还有可能患有白内障,同时做好了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准备。

不过,手术中,李绍伟教授发现,乌嘎的晶状体并非完全是浑浊状态。李绍伟教授当机立断,选择手动将晶状体表面的机化膜剥开,最后发现乌嘎的晶状体确实是晶亮的,不需要再做晶状体替换。经过保留虹膜、再造瞳孔、晶体机化膜剥除等术式后,一枚清亮的眼角膜成功植入乌嘎左眼,整个手术过程比较顺利。

从手术室出来后不久,乌嘎苏醒过来,身体状况良好。

“我国有多万角膜盲患者,但是每年的角膜移植手术仅有1万台左右。”李绍伟教授说,眼角膜供体极度缺乏,让很多人失去重获光明的机会,乌嘎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孩子了。

谈及乌嘎的后续康复问题,李绍伟教授表示,可以医院做复查和治疗,医院也会为她进行远程会诊,她不用再远赴千里之外的北京看病了。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角膜盲患者,医院集团联合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启动“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公益救助计划”。针对中国大陆地区贫困角膜盲症患者,提供先天性角膜白斑、角膜外伤、角膜穿孔、角膜溃疡穿孔等眼病救助。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通讯员屈慧莹孙新超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jbrs/10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