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角膜塑形镜的光学区直径通常为6.0mm,根据研究,5.4mm的镜片光学直径可以在瞳孔区产生更多的正镜从而在视网膜上产生更多近视性离焦,起到近视防控作用;而6.0mm光学区直径更适合成人,可以减少像差的影响,提高视力。
/1/
图1和图2就是在同一人的左右眼分别配戴直径为5.4mm和6.6mm镜片的效果,可以明显看到镜片光学区直径的大小差异;
图1
图2
/2/
图3为配戴5.4mm光学区直径的患者荧光素染色的效果,可以看到在平行配适弧(AC弧)有部分荧光堆积,Pat教授的解释是,由于镜片光学区直径减小,使得周边的平行配适区宽度增加,而在一般的角膜塑形镜设计中,AC区是以弧度设计的,因此,会在较宽的弧区下出现泪液,如果镜片更换成CRT设计的镜片,由于该镜片的角膜着陆区设计为直线设计,因此不太会出现泪液堆积的情况;
图3
/3/
在图4的角膜地形图高度图中显示,患者的角膜垂直靠近6点钟方向较低(蓝色表示),水平方向较高(红色表示),预示着镜片会在水平方向着陆,而在垂直方向发生运动。
图4
图5是在该眼睛上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荧光染色情况,镜片的位置与地形图上显示的情况基本一致,即稍向下偏位,此时这种偏位是否需要处理呢?可将患者的上眼睑提起后再观察镜片的位置,
图5
如图6,在没有上睑的外力作用下,镜片定位良好,此时可以考虑不做处理,因为角膜塑形镜为夜间配戴,在睡眠过程中镜片不会受到眼睑的作用,因此图6更接近患者在夜间配戴的效果;
图6
/4/
图7是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时出现了小气泡,并且在很短的戴镜时间后摘镜仍然会看到角膜上有强反光的小凹,但这些小凹并不是角膜上皮受损导致的,只是由于戴镜时产生的气泡对上皮的压痕,也就是说在图8中看到的荧光素并不是角膜上皮点染,而是荧光素在小凹中的堆积;
图7
图8
年9月11日-9月20日
《角膜塑形镜验配(基础班)》
①角膜塑形镜的参数介绍;
②裂隙灯、角膜曲率计、地形图的检查及解读;
③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流程;
④角膜塑形镜的护理系统与护理方法;
⑤角膜塑形镜的配适评估及参数调整;
⑥角膜塑形镜的复诊流程;
⑦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课程
美国进修视光笔记合集
1、完成一项运动需要多少种视觉功能的参与?2、检影是视光师必须具备的技能3、弱视训练4、集合不足的患者如果只进行简单的推进训练是否会有效呢?5、注视性质的检查方法6、视疲劳7、游戏中的视觉训练8、美国视光诊所的贴心细节9、调节集合的生物模型10、适当调整训练的难易程度,效果更好!11、盲人学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2、异常双眼视患者的训练细节13、视光师需不需要具备一把直接眼底镜呢?14、聚散球的更多的用途15、利用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训练16、棱镜的作用有哪些?17、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防控,怎样做效果好?18、软镜验配中的镜片矢高19、一个有趣的发现20、成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眩光21、真or假中央岛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马上报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