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溃疡的常见类型角膜溃疡如何诊断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0-11-22 16:15:13   点击数:
  

点击上方蓝字   角膜溃疡在临床上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因此患者在治疗时一定要谨慎。眼科专家表示角膜溃疡是一种感染性极强的眼部疾病,而角膜是我们眼睛最外部的一层薄膜。

  角膜溃疡常见的几种类型

  1、匐行性角膜溃疡:

  是一种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多见于老年体弱或有慢性泪囊炎者起病急常在角膜外伤后1-2d内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角膜有灰黄色致密浸润灶边界模糊很快形成溃疡溃疡基底污秽有坏死组织覆盖溃疡边缘向周围和深部呈潜行性扩展荧光素染色阳性常伴有虹膜睫状体炎前房内有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和积脓瞳孔小后粘连重者角膜易穿孔甚或发展成眼内炎刮片或培养可找到致病菌如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是由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化脓性角膜炎常因外伤角膜异物剔除后或使用被绿脓杆菌污染的器械苭水(如荧光素)接触镜而发生发病迅速多在数小时或1-2d内出现剧烈疼痛视力下降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出现黄白色坏死灶表面稍隆起迅速扩大周围有一浓密的环形浸润前房大量积脓角膜坏死组织脱落形成大面积溃疡并产生大量黄绿色黏稠分泌物如不能很快控制则在1-2d之内全部溶解穿孔刮片做细菌学检查可找到革兰阴性杆菌培养出绿脓杆菌更可明确诊断。

  3、真菌性角膜溃疡:

  常有农业角膜外伤农忙高温季节发病率高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刺激症状较前两者为重溃疡色调较白表面干燥粗糙呈“舌苔”或“牙膏”样似有干而硬的感觉容易刮下中心病灶周围有时可见到“伪足”或“卫星灶”角膜后壁有片状胶样沉着物前房有稠厚之积脓刮片可找到菌丝诊断即可成立培养可见致病真菌如镰刀菌曲霉菌青霉菌白色念珠菌酵母菌等。

  角膜溃疡的诊断方法

  细菌性角膜溃疡较多见﹐是严重的化脓性角膜溃疡。常见匐行性角膜溃疡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前者多伴有前房积脓又称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慢性泪囊炎患者。常因角膜外伤后肺炎链球菌﹑莫拉-阿克森费尔德二氏杆菌﹑葡萄球菌感染而致病。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病变开始于角膜中央﹐有黄白色浸润﹐很快形成溃疡并向四周和深部进展﹐常继发虹膜睫状体炎﹐前房内有纤维素样渗出﹐并形成前房积脓。在角膜穿孔前积脓是无菌的。最后可形成角膜穿孔。多数病例的穿孔是促成痊愈的因素。但在严重病例﹐穿孔可导致眼内感染﹐形成眼内炎或全眼球炎。若有泪囊炎应尽早做摘除手术。局部和全身用磺胺或青﹑链霉素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为一种剧烈的化脓性角膜炎。在角膜外伤或剔除角膜异物时﹐绿脓杆菌附着在异物上或污染的眼药水内而感染。随着角膜接触镜的推广﹐镜片或镜片消毒液被病菌污染而感染者也较多见。其特点为潜伏期短﹐起病快﹑疼痛剧烈且视力急剧下降﹐伴有大量黄绿色黏性分泌物。角膜病变为灰黄色浸润﹐略隆起﹐其周围水肿﹐很快形成圆形﹑环形角膜溃疡﹐伴有前房积脓﹐2~3天即可扩展至全角膜并穿孔。最后形成眼内炎或角膜葡萄肿(即部分或全角膜膨隆)而致失明。若怀疑本病﹐应即刻用多黏菌素或庆大霉素﹐每半小时滴眼并全身用药直至病情稳定。此外羧苄青霉素﹑链霉素也有一定疗效。治疗的同时应做好床旁隔离。

  病毒性角膜溃疡常见者如单纯疱疹感染所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热病史。由于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病毒感染有上升的趋势。发病初期角膜上皮出现点状小泡﹐呈线状排列﹐以后小泡破裂且逐渐连接成树枝状﹐末端为结节状小泡为树枝状角膜炎。荧光素染色显示中央为绿色树枝状﹐其旁伴有淡绿色带﹐病变区角膜感觉减退或消失﹐经治疗可痊愈﹐留有云翳﹐本病易复发或经久不愈而形成地图状溃疡(地图状角膜炎)﹐常合并虹膜睫状体炎﹐但不伴前房积脓﹐若出现前房积脓则预示可能有继发感染。溃疡愈合后可遗留伴有新生血管的斑翳或白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jbzl/1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