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20年前首批做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已经步入了做白内障的年龄,真是逝者如斯夫啊!!于是近年来如何对角膜屈光术后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成为了热门学术话题。在白内障手术已经由复明手术发展为屈光手术的今天,这项技术真是不得不好好掌握啊!
今天,小编为大家找?了一篇相关文献,供大家一起学习讨论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首先把重点给大家提炼一下:
误差主要来源
1.测量误差包括角膜屈光力的测量误差和眼轴的测量误差
角膜屈光力的测量误差
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角膜变平了!!!
测量仪器计算的原理导致:临床上常用的测量角膜曲率的仪器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及IOL-Master的计算原理是建立在假定角膜中央近似球形的基础上的,而屈光术后患者角膜中央变平了,所以计算出现很大误差!
角膜屈光指数的误差也将引起角膜屈光力的测量偏差:角膜屈光指数一般取值为1.,它是在角膜中央前后表面曲率比值(7.8/6.6)固定及角膜中央近似球形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由于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前表面,打破了这一固定比例,再用n=1.来计算的角膜屈光力往往是不准确的。
眼轴的测量误差
这个相对影响比较小。
曾行PRK或LASIK手术的患者,他们常伴有眼轴增长或后巩膜葡萄肿,用A超测量的眼轴有可能严重偏离视轴,从而引起明显的测量误差,目前IOL-Master的使用相对而言可缩小这一测量误差但当晶状体极浑浊或眼球不能固视时,就只能用A超来测量。
2.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误差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公式都用到了角膜曲率来预测有效人工晶体,角膜曲率都测不准,误差能不大吗?
矫正方法
需要术前数据的方法(1)临床病史法
该方法是指用角膜屈光术前的角膜K值减去角膜屈光手术所致的屈光改变(△SEQc),以得到术后的矫正K值,再将此值代入三、四代人工晶体计算公式计算IOL度数。其中屈光改变△SEQ分为眼镜平面改变(SEQs)及角膜平面改变(SEQc)。
换算公式为:SEQs=球镜度+1/2柱镜;SEQc=/[(/SEQs)+Vertex(mm)],Vertex为眼镜平面到角膜顶点的垂直距离。
(2)双K值法
该方法是用屈光术前的角膜K值Kpre来计算有效人工晶体位置(ELP),用临床病史法计算的术后角膜K值Kpost,代入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
不需要术前数据的方法(1)Malony法及修正方法
Malony根据个人经验提出K修正=1.×Km+offset,offset=-4.9。后来offset被改成-6.1,就变差了修正的了。
(2)Haigis公式和Haigis-L公式
该公式为第四代人工晶体计算公式,它采用前房深度来预测术后有效人工晶体位置,相对减小了用角膜曲率来预测EPL所带来的误差,理论上,它较其他公式有更大的优势。
(3)改良的双K值法
该方法包括A-P及C-P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Pentacam测量的方法。
A-P方法:Kpost为屈光术后角膜前表面矢状屈光力,Kpre=-4.×K6mm+12.(K6mm为屈光术后角膜后表面6mm区域上的矢状屈光力)
C-P方法:Kpost为屈光术后角膜前表面矢状屈光力,Kpre=-0.×K10mm+8.(K10mm为Pentacam测得的角膜表前面10mm区域上的矢状屈光力平均值)
(4)角膜屈光力直接测量法
Orbscan和Pentacam能直接测量角膜前后表面,避免了角膜屈光指数误差。
(5)基于OCT公式的方法
近年,基于OCT的人工晶体计算公式已经研究出来,它是建立在一个光学眼球模型推导出来的,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附上原文?
书籍推荐兰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白癜风那里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