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Laser
——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通过在物质的原子、分子体系内受激辐射,使光放大而形成的新型光源。
激光特性:
单色性强、方向性及相干性好、能量高、发散角小等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农业、通信、环保和国防。也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激光产业
激光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年全球激光销售总额超过亿元,我国年激光产业链产值也达到亿元,并以每年20%以上的成长率高速发展中,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约家,高校或研究院实验室约40家,保守估计激光产学研人员已超过10万。
激光器种类很多
–按其产生激光的物质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等。
–按其发射方式分有连续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
?根据激光的波长
–可分为可见激光、红外激光和紫外激光。
?常见的激光应用
–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淬火、激光热处理、激光打孔、激光雕刻、激光测距、激光裁剪
–激光手术刀
–激光炸弹、激光枪、激光雷达等等
目前认为主要有热效应、光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包括光致压强和电磁波效应)。
诊断原则
有明确的职业接触史,以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辐射强度的测量资料,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类似眼部疾病,并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职业性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
激光可能对不同部位组织产生不同损伤。损伤部位以角膜、晶状体、视网膜3个部位为主。
激光所致眼(角膜)损伤
接触激光后,眼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角膜损伤:
a)眼部出现严重异物感、灼热感,并出现剧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检查见结膜充血或伴有球结膜水肿,角膜上皮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呈细点状染色或有相互融合的片状染色。
b)角膜实质浅层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状或片状凝固性混浊、变性坏死,角膜全层发生混浊变性、溃疡凹陷,甚至穿孔,严重者角膜穿孔后前房消失,虹膜嵌顿,瞳孔变形,可伴晶状体混浊或前移。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边界清楚的点状或圆盘状白色凝固斑,可伴有点状或片状荧光染色;或可见界限清楚的白色圆柱形贯穿凹陷,从上皮到内皮甚至全层发生混浊。
激光所致眼(晶状体)损伤
长期接触激光后,眼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
晶状体损伤:
–晶状体周边部或前、后囊下皮质或(/和)核出现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状或线状、片状、条状、楔状等混浊,可伴有空泡。
–晶状体出现网状、环状、花瓣状、盘状等混浊,视力可能减退。
–晶状体大部分或全部混浊,可呈黄色、黄棕色或棕黑色,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激光所致眼(视网膜)损伤
眼部出现不同程度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或出现暗点等症状。检查见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反射较暗或消失,视网膜后极部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水肿及渗出,可出现裂孔及脱离等。
激光是光的特殊形式,其引起眼部损伤表现多样,但主要部位为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当损伤不只一个部位,或并不只限于正文中所提及部位时,可根据其损伤的主要部位,综合考虑,使用本标准来进行诊断。
表述:
职业性激光所致眼损伤诊断结论的表述是“职业性激光所致眼(部位)损伤(右/左/双)”。眼睛单一部位损伤的规范表述应为:职业性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右/左/双);多处损伤的则列出涉及的相应部位,例如:职业性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右/左/双)。
职业健康小宣传员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