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义李红
前言
随着青少年近视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如何有效的矫治和控制近视,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在对比了各种不同的矫治方法后,角膜塑形镜以其独特的优势再次成为国内外眼科观注的热点。
近年来,经过不断完善,角膜塑形镜在材料、设计和加工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唯一能迅速大幅度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并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发展的非手术矫正方法。
角膜塑形镜的作用:近视矫正
患者每晚戴镜8—10小时,白天眼睛处于不近视或大
幅度降低了近视度数,裸眼视力清晰.
不用戴任何眼镜,免除配戴眼镜的不便.
对于青少年患者,可以有效的遏制其近视的快速加
深。
角膜塑形镜为什么能矫治近视?1、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材料
2、反几何学原理设计
3、流体力学的作用
4、按摩作用机制
基弧区在眼睑作用下对角膜的中央区施以下压的力量
反转弧区通过泪液流体效应对角膜组织产生外拉的作用
定位弧区保障光学中心的居中及稳定性
周弧区有利于泪液的顺畅交换
矫正原理
矫正原理
染色图解角膜中央曲率变平和中央上皮层变薄,视物成像点向视网膜方向移动,近视度数得以降低甚至消除.
适应症 角膜塑形镜的设计进展1.IV-常规多弧镜片设计,可合法地应用于广泛的患者群
镜片设计参数可调范围广.
曲率半径、光学区直径、总直径、厚度等.
降度速度适中、塑形效果稳定.
镜片厚度适中、碎片率低、可多次打磨.
2、IV-全吻合非球环曲面镜片设计
3、IV-全吻合非球小直径镜片设计
4、IV-全吻合非球面镜片设计
IV-全吻合非球环曲面镜片设计
主要是针对大散光及不规则散光角膜患者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适宜于角膜散光延伸至角膜周边部的患者。
因角膜散光因素影响,应用普通设计镜片无法达到理想配适者,尤其是角膜中周部相当于镜片反转弧及定位弧设计区域的角膜形态差异较大,散光差值2.0D以上者。
普通球面与环曲面对比 普通镜片与小直径镜片对比角膜塑形镜佩戴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改善情况
佩戴不良反应情况积极安全开展角膜塑形技术的保障体系
适应症的把握
验配流程各环节的执行
复查的及时性
个性化设计的重要性
多种标片的使用
(常规、非球小直径、非球环曲面)
专职、专人负责
验配环节的把控!配前:适配人群的筛查
配中:规范验配流程,试戴流程.
配后:严格的摘戴流程,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
规范化验配文件及档案管理.
三方责任书、知情同意书等各种文档的签署和保存.
开展角膜塑形镜的意义
1
免除配戴框架镜的不便,改善生活质量。
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育。
2
遏制近视度数的增加,维持稳定,低、中度数。
中度数避免发展成高度数,使高度数缓慢增长,降低眼底病的发病率。
3
为青少年近视矫治和控制做出贡献,医院赢得良好的口碑、社会效益。
我院角膜塑形镜的应用情况年起开展角膜塑形镜的验配
全国较早应用角膜医院
截止17年底验配已达片;验配镜片总量安徽省
名列第二。(增长率名列第一)
未发生一例严重角膜感染事件。
八年的发展历程 金额增长情况目前国内外关于角膜塑形镜相关研究报告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Ophthalmology,年04期曹文萍;胡琦;李雪;李仲佶;崔静;刘明珠;王珂萌;
哈尔滨医院眼科;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2a治疗近视的疗效及角膜并发症。方法:观察-01/-09在本院接受规范验配并严格复查的角膜塑形镜治疗患者例眼,连续戴镜6mo;1、2a后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变化及视觉质量、眼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戴镜前裸眼视力0.15±0.14,戴镜后6mo0.95±0.07,1a0.93±0.10,2a0.90±0.10,与戴镜前视力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屈光度-3.34±1.43D,戴镜后6mo-0.73±0.67D,1a-0.93±0.57D,2a-0.97±0.66D,与戴镜前屈光度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
意义(P0.01);治疗前角膜曲率43.27±1.23D,戴镜后6mo40.69±1.22D,1a40.64±1.21D,2a40.36±1.16D,与戴镜前角膜曲率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共眼发生轻度角膜上皮损伤(0~域级),发生率为64.0%,给予促角膜上皮修复药物后缓解;仅5眼发生Ⅲ级角膜上皮损伤,发生率0.8%,仅1例患者出现丝状角膜炎,停戴后药物治疗痊愈;眼戴镜期间发生角膜镜片压痕,发生率17.1%;眼发生复视或重影,发生率为23.2%;眼出现眩光,发生率为26.0%,经早期观察或调整镜片后消失。
结论:在规范验配、严格复查的前提下,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是安全的,可显著提高裸眼视力,明显降低近视度数及角膜曲率。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Ophthalmology,年05期
蔡建园;韩永钊;周美兰;陈斌;
南京医科大医院眼科;
目的:通过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中轻度近视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01/-02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2~18岁轻中度近视的患者85例眼,按照我院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规范验配,采用夜间戴镜8~10h。配镜后随访6mo,观察患者的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的变化。结果:随访6mo后,与戴镜前相比,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与配戴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配戴后主观感觉基本良好,少数患者出现点状角膜上皮脱落,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可恢复,不影响继续配戴。
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长期配戴须严密观察和随诊。
角膜塑形术的安全性–系统性评价
YueM.Liu,O.D.Ph.DM.P.H.PeiyingXie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大学眼视光学院
目的:评价使用角膜塑形术对近视控制和减缓近视加深的安全性。
数据来源:发表于以下数据库的中英文临床研究:MEDINE,EMBASE(生物药学),中国知网,CQVIP.,万方(从到)
搜索准则:相关临床研究包括,研究病例,病例报告,患者、验配师调研,回顾性或者前瞻性研究,临床试验。镜片材料仅限于透气性硬镜材料。
主要结果:总共回顾篇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58篇英文和篇文章。微生物角膜炎在夜戴塑形镜的风险与其他夜用的产品类似。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角膜点染。其他不重要的临床副作用就包括上皮铁残余,划痕(prominentfibrillaryline),瞬态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对角膜内皮无长期影响。
结论: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角膜塑形术对于近视控制和减缓近视加深的安全性。塑形镜的长期有效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包括镜片验配,严格遵守护理液体系,定期的回访和对于并发症及时的治疗。
陈林义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院院长/眼科主任
现华厦眼科医院院长
全国著名儿童眼科专家
中国科技大学儿童弱视斜视研究治疗中心主任
安徽省近视眼防治研究会会长
原全国儿童弱视、斜视、小儿眼科学会委员
安徽省儿童弱视、斜视、小儿眼科学组组长
安徽省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眼视光专业教授
安徽省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委
安徽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
《实用防盲技术》杂志编委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红近视矫治、近视控制中心主任安徽省近视防控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梦戴维角膜塑形技术培训班讲师,《规范验配梦戴维》作者之一,曾在“中华眼科杂志”、“实用眼科杂志”发表过论文三篇。从事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诊治二十余年,擅长青少年近视验光与配镜和各种复杂屈光不正的矫治。年起从事角膜塑形镜、日戴维、华锥的验配及培训,已成功验配了一万余片,具有丰富的角膜塑形镜培训及验配经验。
陈林义工作室
小儿眼科患者群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