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8点,两枚来自兰州的眼角膜飞越多公里,历时17个小时,成功植入到两名广西眼疾患者的眼中,帮助他们走出黑暗,远离病痛的折磨,完成了一次贯穿南北的光明传递。
(来自兰州爱尔眼库的珍贵角膜材料)
众所周知,广西是农业大省,地处亚热带温湿气候地带,玉米、甘蔗等是常见的农作物,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很容易被锋利的叶子割伤或扎伤眼角膜,导致眼部感染。
如果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进而形成角膜白斑、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等角膜病症,极易导致失明,造成因盲致贫的现象。
本次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黄女士和左先生(化名)都是因为在劳作时植物弄伤了眼睛,导致眼角膜发生感染,导致了角膜溃疡并穿孔。如果不能及时接受角膜移植手术,两名患者都有因为病情恶化而导致失明的可能!
由于南宁爱尔眼库暂时没有适宜的角膜材料,无法第一时间为这两名患者进行角膜移植。南宁爱尔眼库的医护人员联系了爱尔眼库在全国的9家分库。
最终经协调,兰州爱尔眼库紧急调出两枚珍贵的角膜材料,并于3月14日凌晨两点空运抵达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由南宁爱尔眼库的工作人员连夜运送这两枚珍贵的眼角膜。
(南宁爱尔眼库医务人员连夜驱车运送角膜材料)
据了解,我国可供角膜移植手术的供体材料全部来自于遗体捐献,总体体量不高,所以每一份角膜都来之不易,角膜病患者往往需要排队等候数月才能等到角膜供体的到来。
本次两地角膜库之间的连线,从角膜开始运输到植入患者眼中仅历时17个小时,为两位角膜病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有觉悟、有大爱,愿意奉献出角膜的逝者,他们的义举为许多在黑暗中角膜病患者带去了光明!
南宁爱尔眼库执行主任黄明海博士表示,
目前广西角膜盲症患者数量庞大,但由于传统观念、捐献流程不透明等因素的影响,角膜捐献志愿者的数量却很少。而角膜材料的稀缺使得许多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在等待中失去光明,甚至面临摘除眼球的困境。
在此,我们向社会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