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知名演员黄民安在参加活动时因突然发病意外去世,享年42岁,这一消息一经曝光就让关心他的网友痛心不已。
黄民安在表演的过程中突然晕倒,因抢救的不及时所以去世,而他去世的原因疑似是因为突然心肌梗塞。而黄民安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对身体的保养,经常健身或者爬山参加一些有氧运动来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黄民安在演出时突然倒地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由于他身体足够健康,倒地之后谁也没有想到是因为病发,当时他周边还围绕着妻子和众多的工作人员,妻子和工作人员都还以为是在揣摩角色,所以对这件事并没有很在意,直到他很长时间没有起来,大家才上前观看,但对于病情来说已经来不及了。
黄民安生前饰演过多部经典的作品,例如《红楼梦》等,他出道多年一直保持着对待演戏的初心,认真对待交给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凭借精致的演技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据悉,黄民安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身份便是演员王鹤棣的师傅。王鹤棣经常喊黄民安师傅,两人在事业上是很好的伙伴,在生活中是非常好的朋友,此前王鹤棣还晒出了两人一块爬山的照片,他们也经常一起聚会,可见黄民安私下人缘很好。
发生这样的事情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也希望他的亲人可以好好生活,愿黄民安一路走好。人生一世、保险与健康真的很重要,未雨绸缪,都需要前置准备!
关于心梗: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简称心梗,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由于供应心脏血液流动的主要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范畴。临床上以左心室心肌梗死较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而较持久的胸口痛、发热以及频繁的恶心、呕吐等,甚至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
发病率
目前,我国缺乏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全国性统计资料。在美国,35~84岁人群中年发病率男性为71‰,女性为22‰;每年约有万人发病(大约每20秒发生一例),45万人发生再次心梗。
发病趋势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数据,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在不断增高,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城市地区下降趋势明显,农村地区呈上升趋势。
好发人群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以及体型肥胖中老年男性。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通常为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也有少数病例为其他非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导致。
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心梗的发病风险:
1、吸烟、长期接触二手烟。
2、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糖尿病。
3、体型肥胖、缺乏体育锻炼。
诱发因素
促使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的原因均可诱使本病的发生。
1、环境因素
晨起6时至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2、饮食因素
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
3、生理心理活动的影响
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排便时,致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
4、某些疾病或症状的影响
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
症状
心肌梗死的症状常呈急性发作,大部分心肌梗死的患者会在发病前数日出现前驱症状。急性剧烈而持久的胸痛是本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通常持续30分钟或更长时间,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等心脏药物都无法缓解。此外,患者还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某些胃肠道不适、低血压和休克等。
典型症状
1、前驱症状
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初发型心绞痛和恶化型心绞痛为最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烈、持续较长及硝酸甘油疗效差等。多无明显诱发因素。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
2、症状
(1)疼痛:疼痛为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强度轻重不一。对于原有心绞痛的患者,疼痛发生的部位和性质常类似于心绞痛,但多无明显诱因,且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患者无明显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多见。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2)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24~48小时出现,随着疼痛加重,表示心肌梗死的范围逐渐扩大。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1周。
(3)胃肠道症状:可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多发生在心梗合并心衰患者中。
(5)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发生率约为32%~48%。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表现。右心室心梗开始即出现右心衰表现,伴血压下降。
(6)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淡漠等则为休克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于约20%的患者。
关于保险:生命就是这般脆弱,有时候,一场小病会拖成一场大病,而一场大病,会演变成一次命运的巨变。我们总是太高估身体健康,失去了健康随时可以摧毁的是一个家庭。生老病死,人生无常,人生风险不是我们想回避就能回避的,人生风险一旦发生,将有可能带给我们不愿承担或无法承担的财务损失,所以人们愿意以极小的付出,去转移人生风险带来的高额财务损失!这是保险转移风险的金融(财务)杠杆原理!也是很多人选择保险的理由!
保险是有了健康时的未雨绸缪,才有病患时的雪中送炭!保险行业有句话叫;40岁前您挑保险,40岁后保险挑您!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六组数据告诉你:一、行业平均理赔年龄。保险行业重大疾病平均理赔年龄是42岁,正是收入和事业顶峰期,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高压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60岁以后。二、恶性肿瘤发病率。在0到34岁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0岁后开始快速升高。某一线城市癌症发病率数据,40岁是20岁的7.45倍。三、重大疾病的保费。同样保额20万元、缴费期限20年时,40岁男性被保险人年缴保费是20岁的近2倍。四、保险期间。20岁被保人比40岁被保人多享有20年的保障期。如果您想一直健康活泼地活下去,我们就一直陪着你,天荒地老。五、免体检限额。大多数保险公司规定的免体检限额中,20岁通常是40岁以后的两倍。六、家庭影响。20岁时来去自由无牵挂,万一真有个什么状况,可能父母年纪尚轻,身体尚佳,还能互相扶持继续过下去。可是40岁的你一旦倒下,意味着几个家庭的崩塌。如果没看懂,我来总结一下:40岁因为是健康的分水岭,买保险被拒保在这个年龄段以后是直线上升的,所以,买保险要趁早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一场疾病,倒下的不只是一个原本健康的人,更是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买保险究竟为了谁,其实答案很简单,买保险就是给自己和家人两个机会,给自己生的机会和给家人好好活的机会,不连累生你的人,不拖累你生的人!就这么简单!有了保险,生病住院不需要花银行存款!有了保险,生病住院不需要卖车卖房!有了保险,生病住院不需要四处筹款!有了保险,生病住院才不会倾家荡产!多善待自己身体吧,累了就放慢脚步,晚上早点睡,不要拿生命换钱,身体零件不但贵,而且还很难配,弄坏了,再多钱也买不到。所以,储存健康是最明智的选择!人生只有单程,没有往返,让自己健康是美德,让家人健康是责任,没有健康和保险一切都是在瞎忙。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的任何有关保险介绍均为个人的专业知识及观点,并不代表任何组织或公司。所有由于不正当使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