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种植技巧,学会高产

文章来源:荔枝酥   发布时间:2023-2-5 20:52:02   点击数:
  

荔枝是大人小孩都很喜欢吃的水果,在街市随处可以看到荔枝的身影。但是种植荔枝并不简单,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我们注意。前不久有朋友问小编,为什么我们的果园里的荔枝总是长不大?那么您就应该学习一下种植的方法了,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种植荔枝的技巧和方法,赶紧拿好笔记本和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丘陵山地一般比较瘦瘠,土质差,地下水位低,水利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因此,丘陵山地建荔枝园的重点工作是改良土壤,引根深生,增设灌溉设施,控制雨后径流,保持水土。建立大型山地荔枝园,还应先做好分区、道路、排灌系统、肥料基地、防护林及田间辅助建筑的规划。根据山地的坡度大小,主要有下列几种开垦种植形式:

梯田种植。坡度10°~25°的山地宜修筑梯田,水平梯田保水、保肥能力强,便于管理,是山地种荔枝的好形式。梯面的宽度应根据山地坡度大小而定,坡度大的,梯面窄些;坡度小的,梯面宽些。根据预定的株行距和梯面宽度,可以种1~3行,动工前先测出坡面最有代表性、与坡向平行的标准基线和基点,然后,测出各梯级的基线和基点。

开筑梯田宜从上而下进行,先筑梯壁,后平整梯面。梯壁修筑应就地取材,可以用石砌、草皮泥砖砌。最好用梯田的底土筑壁,把梯级的表层土堆放在中间,把下一级内侧的底土挖起,填在上一级作梯壁,边填梯壁边淋水,并层层夯实。在筑好梯壁后,把梯田表土整成梯面即成。梯面有水平式、内斜式和外斜式。不论内斜式或外斜式,梯面坡度均不能超过5°。在暴雨、多雨地区,宜修成内斜式梯面,以利于保持水土。

在修好梯田后,根据预定的株行距在梯面挖80厘米x80厘米×80厘米的植穴。在植穴内分层压入绿肥、土杂肥和有机肥等,并分层加上石灰,近穴表层加入较为肥沃的腐熟有机肥,最后把植穴培成高20~30厘米的土墩,在土墩上开小穴植苗。如果是株行距较密的密植果园,也可开1条至多条深、宽均为80厘米的种植沟进行种植。

等高种植。在坡度较缓、暴雨较少的地区,可不开梯田而采用等高种植方式。先根据坡地的地形和预定行距,测出种植的基线,在基线上根据预定的株距挖同上规格的植穴;压绿、埋穴后便可植苗。种植后最好在株行间的空地上间种绿肥或其他作物,以提高水土保持效果。以后通过逐年的土壤管理,修筑行间田,筑成梯田。

鱼鳞坑种植。在坡度较大、地形复杂时,可采用此方法。将水土保留在坑内,以供植株生长。先按株行距定点,在点上挖1米3左右的种植穴,分层压绿埋穴。在埋穴时把面土填回穴内,用挖出的底土在坡下方筑成一半圆形小土埂,高15~20厘米,形成直径为1.2~1.5米的树盆。种植后,在植株的上坡方向开一浅沟,以防雨水冲入树盆。

以后,随着荔枝树的生长,逐渐扩大树盆的范围,或改筑成梯田。荔枝种植距离即栽种密度和株行距的确定,须根据园地的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水平、预期投产目标以及项目资金的投入多少来确定。预期早投产、早收益的就不能采用传统的疏植方式,但矮化、密植栽培需要较高的管理技术和精耕细作。资金投人的充足与否将影响到管理技术的正常贯彻实施。目前,常采用的种植方式有两种:

永久性定植。根据荔枝树龄长、树体高大的特点,一开始便以株行距的规格定植,不用间疏或移植,这是荔枝产区传统的定植方式。一般每亩种植15~20株,株行距6米×6米。由于株行距较宽,早期浪费空间较大。因此,在前10年,可依靠间种作物来提供经济收入。但该种植方式投资回收较迟,后期树冠高大给栽培管理、采收、防治病虫等工作带来不便。根系较深,对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调节较困难,容易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

计划密植。荔枝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阳光、空间和地力,迅速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是早结丰产稳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其特点是定植时密度大,通过科学管理,获取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该方式在定植时的株数为永久树的3~5倍,一般亩植40~80株,株行距2.5~3.5米×3.5~4.5米。在正常投产一定时间(一般为8~10年)后,有计划地进行多次间伐或移疏,使保留的树和永久树能继续正常生长结果,最后留下永久树。

综上所诉就我们种植荔枝的时候,园区的选择和栽培方式了。还有不懂的朋友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tjyy/1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