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核荔枝始于中国海南,系荔枝的突变体,味

文章来源:荔枝酥   发布时间:2023/12/9 11:58:08   点击数:
  

近日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一男子花费20年时间在当地成功培育出无核荔枝,此前他从中国购买过一棵荔枝树。

乍一看,很多人以为“无核荔枝”是由澳大利亚的这名男子“首创”,其实不是,无核荔枝早在年的海南琼山就被发现,经多年研究了解到,无核荔枝的嫁接繁殖成活率竟不到1%,因此难以形成规模化栽培。

此次国外媒体对澳大利亚首例无核荔枝的报道中也提到,实现无核荔枝的量产还需要几年时间。

我国在年,经过实验室鉴定,认为无核荔枝属于一种突变体,其接穗与砧木不亲和是嫁接成活率极低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我国在无核荔枝的研究方面,已经拥有多年的实践经验,而且国内除海南以外的其它地区也开始种植无核荔枝。近几年,有部分无核荔枝已被拿到市场去售卖,价格要比普通荔枝贵得多。

据了解,无核荔枝需要通过人工控梢、疏花、疏果,一根枝条上仅保留三对并蒂果,即使是在丰收年,每棵果树挂果量也控制在10到15公斤左右,这或许就是无核荔枝要比普通荔枝贵得多的原因所在。

无核荔枝并非完全无核,它是受精后发生早期败育,果核基本退化,变得极其微小。

可以说,无核荔枝同无籽西瓜相似,都是通过嫁接、扦插等手段,将发生自然突变的荔枝枝芽或枝条繁育开来,从而形成一个品类。

从果实的外形看,无核荔枝是成双挂果,两个红果紧挨在一起,因此有人称无核荔枝为“鸳鸯荔枝”。

至于无核荔枝的味道,澳大利亚首例无核荔枝的果肉微酸,吃起来感觉像菠萝的味道。我国培育的无核荔枝也略带微酸,这是因为无核荔枝的糖分比普通荔枝要低一些。

目前国内无核荔枝走的是高端精品水果路线,近年来各地区虽有扩大种植,但受限于该品类荔枝的生养特性,决定了它每年的产量。

应该说,无核荔枝在澳大利亚被成功培育出来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值得国内果农注意的地方,是外国对该品类荔枝的后续改进。

以往例子足以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例如猕猴桃。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20世纪早期被引入新西兰,结果变成“奇异果”,目前一个奇异果的价格顶过十个本土的猕猴桃。

我们中国需要特别重视栽培技术的研究,否则将来很多本土水果或可能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力。

荔枝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可算知名水果,早在唐代,便有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到宋代苏轼也曾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见,荔枝这种水果对于我们中国而言,其意义深远且重要。我真不愿日后在市场看到的是从国外进口回来的荔枝。不是说国外就不能种植荔枝,而是觉得我国有能力种出更好的荔枝品类,然后出口全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tjyy/14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