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荔枝酥 发布时间:2024/6/30 16:35:28 点击数: 次
大家好,这里是频道,我是小朴,大暑到来,意味着盛夏已至,小伙伴们是不是也感觉自己热得快蒸发了?记得一位小伙伴给小朴留言时说:潮湿雨水,闷热空气,低飞的蜻蜓,还有树上叫声不断的知了。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路小跑回家,打开空调开关,从冰箱里拿出冒着冷气的冰棒,坐在风下尽情享受舒爽的凉风。时光倒流回百年千年的古人,他们在如此炎热的夏日里,又是怎样纳凉消暑呢?他们是否也有爽口的冰饮?也能吹着“冷气”?快跟随我们的脚步,跑回旧时光里,一探究竟吧!丰盛水果捞,顾名思义,就是很多水果切块,搅拌在一起啊,最经典的是西瓜、荔枝和杨梅。西瓜生长于夏季,果肉汁多甘甜,易于栽培,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种植,品种更是数不胜数,价格低廉,性价比高的西瓜,自引进中原后便是人们夏天必备的解暑利器。荔枝多产于南方,成熟于夏季,味道甘中带酸,性温健脾,还可以止腹泻。但是荔枝对于生长环境要求高,喜高温高湿,果子摘下后易腐烂,难以长时间存储。因此只有生活在南方,或者达官贵人才可以随时享用这难得的热带美味。杨梅品种多样,年余姚境内发掘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时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多年以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杨梅枝繁叶茂,夏季结出红果,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能做果酱蜜饯,酿杨梅酒,深受大家的喜爱。早在先秦时,这种古代“冰箱”便已出现,《周礼·凌人》:“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在酷热的夏日,贵族们用它冰镇酒,以享受片刻的凉意。冰鉴的使用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尊缶内装酒,鉴、缶壁之间的空间放冰块。通过外部冰块的作用,降低容器内物体的温度。很多人会问,夏天没有冰箱,古人是怎么制作冰块呢?其实这些冰块是工人在冬天凿取收集的,运到密封的储藏窖内,到夏天取出供贵族使用。这样的方法当然不适用于普通百姓,大多数的人们只能就地取材,将水果蔬菜放入水井或者溪水中中,用简单的方法满足消暑的需求。很多人以为甜品冰激凌是舶来品,实际上,中国人很早就会制作奶酪、冰激凌。在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食用奶制品开始流行于中原,一直延续至唐朝。唐朝时出现冰激凌的影子,只不过名字叫“酥山”,也是用奶制品制作而成。唐代文人王泠然的《苏合山赋》写道,“虽珍膳芳鲜,而苏山奇绝”,他还介绍了这种“酥山”的制作工艺:“味兼金房之蜜,势尽美人之情。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足同夫霜结露凝,不异乎水积冰生。盘根趾于一器,拟崖萼于四明。”在完成酥山以后,还需要在上面进行装饰,剪出漂亮的彩花装饰盘面,人们不管制作白色的酥山,还会添加植物成分,做成“贵妃红”或“眉黛青”的“酥山”,酷似今天的抹茶绵绵冰~在宋代时,皇上每年夏天会特意赏赐给大臣“蜜沙冰”,这种甜甜冰爽食物,推测起来是在冰上浇上蜜与豆沙,与今天我们吃到的红豆刨冰如出一辙啊!唐宋时,皇家与民间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存冰,人们将冬天的冰块存储进冰窖,在夏天取出食用,民间的冰交易,也因此越来越繁荣。在夏天的街头巷尾,有专门的铺位出售冰水,供人们解暑降温,这种简单直接的消暑方式一直畅行民间。除了简单的食用冰块,喝冰水,宋人还会在冰里加入各式果子,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有“绿豆、冰雪甘草凉水”“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凉水荔枝膏”等等。另外据《梦梁录》记载,南宋首都杭州也有卖冷饮的,主要出售“药木瓜”“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南宋时期的冰饮更是种类繁多,有记载的就已达数十种,还有用糖、酥酪制成的乳糖,就连鲜花也可以做成凉饮,暗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虽然没有空调冰箱,但是古人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大自然的四季变幻,创造出环保“冰箱”,制作成赏心悦目,又可口解暑的冰饮甜品~偷偷告诉你:写完文章小编也要来一份现代“酥山”解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