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灵山特色农业产业四大名著,实现乡

文章来源:荔枝酥   发布时间:2024/12/8 12:00:58   点击数:
  

灵山是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物产丰美、人杰地灵。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发挥灵山人的聪明才智,结合农业资源丰富的实际,利用“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四块牌子,全力以赴打造灵山农业“四大名著”,实现乡村振兴,是推动灵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如何打造灵山农业“四大名著”呢?我的观点是:宜用“中国荔枝之乡”的牌子打造“红楼梦”,宜用“中国奶水牛之乡”的牌子打造“三国演义”,宜用“中国名茶之乡”的牌子打造“西游记”,宜用“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的牌子打造“水浒传”。

1.荔枝造梦,满足水果自由

中国荔枝之乡,既体现了灵山作为水果之乡的底蕴,又反映了灵山水果的品质之优。

荔枝是岭南佳果,引无数文人骚客和美人为之折腰,有诗赞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

荔枝是果中美味,不可多得,其中,又以灵山产的荔枝品质为优,灵山桂味、香荔、糯米糍等品种乃上等荔枝佳品,让人尽享荔枝之鲜美,灵山荔枝名不虚传,声名远播。

除了荔枝外,灵山还盛产龙眼、香蕉、柑橙、百香果、芒果等水果,一年四季不缺水果,有产量有质量,是广西有名的水果之乡。

灵山不但盛产水果,果苗培育产业也相当成熟。在灵山,小小果苗做成了大产业。培育的果苗种类繁多,果苗不但畅销全国,还卖到东南亚等国家去。

红楼梦写“刘姥姥进入大观园”,眼花缭乱中尽是新奇和幸福。

灵山要利用荔枝之乡美誉和盛产水果之优势,通过生产基地、农场、农庄等模式,规模化、连片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打造荔枝大观园、水果大观园,满足采摘需求,带动民众新奇和幸福的水果体验。

同时,利用灵山县果苗产业培育成熟的优势,推进果苗培育向果树培育过渡,从卖果苗向卖果树转变,形成行走的“果园”,满足异地顾客对原产地水果的品尝体验。比如荔枝,灵山荔枝直接从果树上采摘品尝方为最鲜美,经快递或者冷藏后的荔枝就失去了美味,难以品尝到灵山荔枝真味、原味。通过果树培育且解决荔枝产量问题,“邮递果树送果”方式有效解决荔枝原产地问题,让外地朋友也可品尝到灵山荔枝真味、原味。这种宣传和推广效果非常好,既进一步扩大灵山荔枝的影响力,又有效拓展和推进了果苗产业的发展,做大消费市场,形成规模效应,产生规模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灵山一定要善于利用水果之乡优势,围绕水果自由之“红楼梦”,打造水果“大观园”,满足新奇和幸福体验,在采摘之乐中充分感受灵山水果之美、之妙、之乐。

2.牛奶为大,打造饮品三宝

中国奶水牛之乡,充分反映了灵山水牛奶之绿色生态品质,有效打通了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的通道,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奶水牛吃的草,挤出来的是奶”。水牛奶天然绿色,随手煮开便可饮用,口感醇香、美味,乃不可多得的绿色生态饮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灵山县就开始规模化发展奶水牛养殖,推动水牛奶产业化,打造水牛奶拳头产品。发展至今,以百菲水牛奶为代表的灵山水牛奶已经走向全国,形成了品牌效应。

仅有水牛奶还不足以充分体现灵山饮品之绿色生态以及丰厚的底蕴。灵山要在以水牛奶为大的基础上推动饮品“三国演义”,形成水牛奶、糖水以及果汁饮品等灵山特色饮品三宝。

灵山的夏季潮湿又闷热。炎炎盛夏,来一份凉粉、槐花等糖水透心凉,立马驱走整个夏季的炎热。盛夏来一份凉粉、槐花等糖水是灵山人习以为常的消暑方式。灵山从事和经营凉粉、槐花等糖水的人不在少数,也形成了制造凉粉等糖水的龙头企业,小小糖水带动和造富了不少灵山人。

推进糖水产业化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发展模式。要善于学习借鉴柳州螺蛳粉的产业化模式,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糖水产业,形成流水线生产、包装,打造糖水拳头产品,打造糖水品牌,推动糖水走出去,形成品牌店、加盟店,做大做强糖水产业。

灵山是水果大县,鲜果实现畅销当然最好。现实情况往往是,由于水果成熟期趋同,投放市场集中,往往有产量无价格、有价格又无产量,出现“果贱伤农”现象。利用灵山水果之乡的优势,在水果产量有产量保证的基础,打造果汁饮料就是一个有效解决水果产量和收入不成比例的途径和方法,是一条创新发展水果产业化的道路。

这几年,灵山的柑橙虽然有产量,但售价越来越低。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通过加工柑橙推动果汁饮料产品包装的方式解决柑橙即时销售不得价的问题。

当然,还有西瓜汁、百香果汁、荔枝醋等,也是需要拓展的产业。在我认为,果汁饮料是灵山利用水果之乡的基础所做的一件有作为且能够产生积极成效的事情。

个人认为,打造灵山水牛奶、糖水和果汁等饮品三宝,形成灵山饮料界的“三国演义”,非常有必要。

3.名茶为实,推动茶陶结合

中国名茶之乡,充分体现了灵山的历史文化底蕴。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名茶之乡,灵山在推进茶叶产业发展时,必须强调和突出文化之底蕴和彰显。没有文化底蕴,文化得不到彰显,名茶难以“名副其实”。

灵山的名茶,需要走好“西游记”。

为什么是“西游记”?

灵山县往西走是钦州市,钦州市是“中国坭兴陶之都”,管辖灵山县。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泡茶的好茶具,深得泡茶之妙。灵山有好茶,钦州有好陶,茶陶结合,方是发展正道。名茶与名陶结合,文化彰显,互相成全。这是灵山名茶要走的道路,也是推动灵山名茶畅销行之有效、名副其实的实现方式。

当前的灵山茶叶还难言“名茶”,只能称之为“茗茶”,只得品质,难言优质。灵山茶叶走的更多是中低端的路线,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名牌效应,缺乏茶文化输出,名茶更多体现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要让灵山名茶之乡名副其实,必须走高端路线,抓好茶叶品牌、名牌的打造,推动茶文化输出。推动灵山茶叶与坭兴陶结合,就是推动茶叶高端化、品牌化和文化输出的有效渠道。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灵山茶叶必须咬定“西游记”,通过“西天取经”推动茶陶结合、文化融合,走好灵山名茶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以此成全灵山名茶之实。

4.鱼我所欲,打造美食之乡

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充分体现了灵山人民“民以食为天”的追求,尽得美食之妙。古话有讲:“鱼我所欲也”,就是这个道理。

利用灵山淡水鱼苗之乡的牌子,围绕“鱼我所欲也”演绎灵山美食“水浒传”,打造条“美食”,形成美食大杂脍,彰显灵山美食之乡特色。

在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的基础上,利用灵山山塘水库多的实际,大力发展淡水鱼养殖,推动鱼苗产业化、链条化。这个是有效巩固鱼苗产业优势的基础工程,也是有效抓住市场机遇有所作为的事情。随着大江大河大海“禁渔”和“封江”“封海”等禁止捕捞措施的推出,淡水鱼需求大幅上升,这是大力发展淡水鱼养殖的机遇、机会,是落实“鱼我所欲也”、解决餐桌需求的首要工程。

灵山牛巴、腊味、瓜皮、大粽等食品加工产品远近闻名,产业化走得是蹄疾步稳。利用农业资源丰富的实际,推动食品深加工,形成特色食品,这是灵山可以有所作为的事情,也是必须做大做强的事情。

灵山2个街道办17镇,均有其鲜明的美食特色。沙坪扣肉、灵山烧鸭粉、灵山簸箕粉、灵东水库鱼、平山米酒、陆屋酸醋粉、文利水牛奶、武利炸肉粉、伯劳水糕、那隆鱼煲、平南鱼生等特色美食让人吃过返寻味。这是灵山打造美食小吃的有效凭借。

灵山的夜市小吃繁多,深夜依然繁华不息,觅食者众,通宵达旦经营。灵南中心镇武利,灵西中心镇陆屋,与县城相辉映,夜市也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照亮每一位觅食者的道路,满足每一位觅食者的需求。县城、武利、陆屋是灵山打造美食之乡的铁三角。

作为一名灵山人,离开灵山到钦州已经十年,钦州的海鲜很鲜美,但我始终念念不忘的是灵山味道。

舌尖上的灵山,满是美食的味道。推动美食“聚义结盟”“水泊梁山”,打造美食之乡,让更多的人寻味而来,是灵山念好“三农”经、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和路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tjyy/1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