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注意了宝宝眼屎多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17-9-12 17:57:12   点击数:
  

我们知道宝宝上火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燥、大便不出、口气重、长眼屎等症状,但反过来,我们也产生了误区,以为宝宝长眼屎就是上火,其实不然,还有比上火更恼火的事情,比如输泪管阻塞、结膜炎、耳部感染等,请千万要注意真实原因,对症下药。

上火是属于中医热症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孩子总是泪汪汪,长眼屎,担心是上火,很多家长认为牛奶粉是“元凶”,总是频繁换奶粉,殊不知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宝宝肠胃也遭罪。实际上牛奶粉中医上归为性平食物,不会直接导致上火。

可疑原因一:结膜炎症1

宝宝出生后,很多家长怕孩子着凉,所以家里室温往往较高,细菌也容易繁殖,加上新生儿会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易出现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睑结膜充血等结膜炎症状。若是严重的细菌感染,或是感冒发热发生,则分泌物增多、泪水增多、眼球充血等症状会更明显,还可导致眼睑皮肤红肿。应对方法: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膏可改善症状,结膜冲洗有助于炎症消退。

应对方法:(1)滴眼药水前,应清除病儿眼部的分泌物。如果宝宝兼有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苔厚腻等症状,可以配合清热泻火、消食导滞的中药治疗。(2)给宝宝多喝水,并注意观察所食用的奶粉对宝宝消化功能的影响。(3)对母乳喂养的病儿来说,妈妈的饮食对他们的健康影响较大。哺乳期妈妈应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过于辛燥和肥腻的食品。(4)清洁宝宝的双手,定期修剪大人和宝宝的指甲,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眼睛的机会。

可疑原因二:新生儿泪囊炎2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排泄泪液的泪道、鼻泪管堵塞引起,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性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积聚在位于内眼角皮肤下的泪囊里,从而继发感染。约2%~4%的足月新生儿有这种残膜存在,大多数可在4~6周内自行萎缩。症状表现:宝宝平日泪水增多,下睑缘上由泪液形成的泪河增宽,内眼角处皮肤隆起小包块,挤压出液体后,包块可暂时消失。若继发细菌感染,在眼角处经常出现黄白色分泌物,挤压隆起处可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溢出。应对方法:

(1)由鼻根往鼻头方向按摩泪囊及鼻泪管,增大管道内的压力,促使残膜穿破。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抗感染治疗。(2)按摩和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在抗感染治疗后,进行探通术。

可疑原因三:淋球菌性脓眼病3

淋球菌性脓眼病为淋球菌感染所致,潜伏期为2~4天,常常由于母亲罹患淋病,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被感染,双眼同时发病,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结膜炎症。通常患儿的眼皮会极度红肿,几乎睁不开,而且有大量的脓状眼屎源源不断地产生,若治疗不当,甚至会发生角膜溃疡,进而引起角膜穿孔,甚至有失明的危险。

应对方法:(1)通常在新生儿出生时,医院会用1%的硝酸银溶液点眼,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医院分娩的新生儿,感染此病的机会增大。(2)青霉素类药物对此病有效。为避免交叉感染,医院进行系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可疑原因四:角膜溃疡4

角膜溃疡也可引起宝宝眼屎多,且其后果可能最严重。角膜溃疡多因不慎碰撞或婴儿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时,外物、手指或指甲损伤角膜对应部位,从而被细菌感染所致。周围环境不够清洁、抵抗力较差的婴儿易染此病。因为疼痛,患儿常哭闹,畏光流泪,不愿睁眼,眼球发红,出现分泌物,多数家长不能发现病灶,即使发现患儿黑眼珠上出现小白点,也很少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应对方法:(1)角膜溃疡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影响视力,甚至因病变控制不良出现角膜穿孔。一旦诊断角膜溃疡,应立即用足量的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阻止溃疡扩大。(2)治疗时须在眼局部及全身同时用药。

可疑原因五:眼睑内翻5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些宝宝面部骨骼发育不完全,尤其是鼻梁宽而平坦的婴儿,常出现上眼睑皮肤向下延伸到内眼角,遮盖部分眼角组织甚至部分巩膜,导致眼睑睫毛向内推移,使眼球受到摩擦刺激,产生不适,从而出现泪水多、分泌物多等症状。应对方法:(1)一般等宝宝到1岁左右,随着面部骨骼发育完成,睫毛自然会向外生长,分泌物会渐渐减少,可以不治疗。(2)平时用温毛巾将分泌物擦干净,也可以用棉签蘸2%硼酸溶液,从内眼角向外眼角轻轻擦拭干净。(3)若在骨骼发育完成后仍有内翻倒睫摩擦眼球,可考虑手术矫正。

各中心地址

莘庄校区:闵行区都市路号仲盛世界商城3楼A-C

宝山校区:宝山区一二八纪念路号宝山万达金街

徐汇校区:徐汇区天钥桥路号腾飞大厦-

张江校区:浦东新区祖冲之路弄2号长泰国际广场1层-室

联洋校区:浦东新区芳甸路弄33号证大大拇指广场2层B室

--

Hello,伙伴们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渶濂藉尰闄㈢數璇?
鐧界櫆椋庣棁鐘跺浘鐗囧強娌荤枟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tjyy/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