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
FDA和中国国家药检局均有规定,角膜塑形镜是第三类医疗器械。而第三类医疗器材是危险性级别最高的医疗器械。
美国、加拿大的眼科医生集体发声并以实际行动反对角膜塑形镜用于一般近视的矫正。在日本,佩戴角膜塑型镜至今还未得到批准。尤其发明角膜塑型镜的美国人,至今仍很少有人认可并配戴。许是知道,角膜塑形镜虽能短期内改善近视困扰,却也极易伤害到最珍贵的眼睛,尤其角膜健康堪忧!
如今,在我们周围,危险性级别最高的医疗器械---角膜塑形镜(几年前被明令禁止的“OK镜”),竟再度被推广应用于少年儿童近视度数的控制!
有必要分享些相关信息给到家长朋友们了。两组视频,来了解下用于未成年的孩子们的所谓“角膜塑型神器”吧!
角膜塑型镜的作用原理及隐患:
夜间睡眠时借助眼睑的压力作用使角膜变平,从而减低角膜曲率,降低近视度数。(眼轴每增长一毫米,近视增加度左右。反之,则减。)由于角膜本身具有弹性,在压力解除后短期内即可反弹回原来的状态,所以角膜塑形镜需要每天摘、戴。至此可见,角膜塑型镜只是在治标未治本。对近视的根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疲劳导致的眼部循环代谢问题,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有增压嫌疑,其作用也仅是暂时的矫正,但你可知道,角膜塑形镜需要佩戴到成年之后,一旦中途停戴(往往停戴的原因,是不得不中止),且不说控制,近视度数也会快速反弹,对孩子来讲,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隐患一、导致角膜感染、溃疡及穿孔
国外的生产厂家也对这种危险性进行了说明。
在中国,已经有几十个孩子角膜发炎、穿孔、失明之后,这种危险性不再是理论上得可能性,而是实实在在的危险!
小心点行不行呢?不行。
长期佩戴角膜塑型镜,局部抵抗力低或护理不当则可造成角膜感染、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由于角膜塑型镜引起绿脓杆菌感染造成角膜穿孔而致失明,在眼科临床也颇为常见。
过去10年间,香港18岁以下人士被确诊为微生物致病的感染性角膜炎个案中,就近40%与使用角膜矫正近视镜有关。而角膜炎可能致盲。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教授,医院管理局眼科统筹委员会主席杨乐旼曾指出:
佩戴“OK镜”或会造成角膜上皮细胞损伤,令角膜变得脆弱。由于其与眼角膜直接接触,使用时不注意清洁卫生,患上感染性角膜炎的几率将大大提升,最终严重影响眼睛健康。若未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角膜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疤痕,导致眼内发炎或角膜穿孔!
隐患二、剥夺氧气,形成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种严重的眼疾。须医治3-6个月。角膜塑形镜“剥夺氧气”造成“干眼”的速度远远快于软性隐形镜。因为镜片阻碍了空气在角膜内外的正常流通;做个简单对比,假设在室外或空气畅通的室内,不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得到的氧气为%;那么晚上睡觉时,如果不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得到80%的氧气;如果戴上角膜塑形镜,角膜只能得到30%甚至更少的氧气,即使“高透氧”的塑形镜,角膜最多也只能得到50%左右的氧气。干眼,一般在1-2年内形成。
生产厂家讲的很清楚:
1)角膜塑形镜会造成“干眼”;
2)有“干眼”的患者不能戴角膜塑形镜;
隐患三、导致角膜中心变薄
案例表明,角膜塑形镜每年使角膜中心变薄20um左右。
临床研究表明,角膜中心变薄是“圆锥角膜病”(俗称“突眼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理是:角膜中心变薄后,眼内的压力冲向角膜中心变薄的部分;角膜中心变薄部分慢慢向外突出。而且“圆锥角膜病”往往是在不得不停戴角膜塑形镜的多年后发生。
角膜塑形镜价格不菲,仍有很多家长选择使用,由此可知,“眼睛——值得珍爱”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的共识!
但在这个行业多年的经验时刻提醒着我们,对眼睛的爱护,一定一定要选对方法,不是钱的事儿,关乎孩子未来的眼健康!
家长想要的是对近视度数增长速度的合理控制,但治标不治本、因小失大的方法一定不可取。而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一定蕴含在几千年来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智慧与经验的结晶——中华文化里。同时切记,日常里养成爱眼好习惯、注意用眼卫生,才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护眼方法哦!祝福孩子们都能拥有心明眼亮更加光明的未来!
今日链接:
近视防控需要全社会动员,综合发力。
视力的全周期“生长”过程
——《谁偷走了我的光》
孩子的明亮未来我们与您共同守护!
明亮(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