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较高、治疗较为棘手的感染性眼病。角膜是透明、无血管组织,一旦感染真菌后,真菌就会以垂直和平行生长的特性,加速角膜病变的发展。
药物不能通过血管直接作用于角膜病变区,因此真菌性角膜病变往往顽固不愈,甚至导致角膜溃疡、穿孔。一旦出现角膜溃疡、穿孔,应及时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由于我国同种异体角膜来源匮乏,重症患者仍难以保住眼球。
科普知识:什么是真菌性角膜炎
博士伦“润明全护理液”可能引发真菌性角膜炎的消息,曾经受到媒体关注。真菌性角膜炎在临床上较难诊断,容易误诊,常因治疗不当而造成失明。
一般情况下,真菌不会侵犯正常角膜,但当有眼外伤、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角膜炎症及干眼症等情况时,非致病的真菌就可能变为致病菌,引起角膜继发性真菌感染。
常见的致病菌为曲霉菌,其次是镰刀菌、白色念珠菌、头芽孢菌及链丝菌等。
真菌性角膜炎起病缓慢、病程长,病程可持续达2至3个月,常在发病数天内出现角膜溃疡。因致病菌种不同,角膜溃疡形态不一。
在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情况是,南方多于北方,多见于青壮年、老年及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