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香味俱全钦州的传统美食太诱人了

文章来源:荔枝酥   发布时间:2023-10-19 16:19:07   点击数:
  齐白石诗“愿风吹我到钦州”称颂的荔枝

“民以食为天,食为民所倚。”全国各地美食繁多,琳琅满目。在祖国的南疆,北部湾的沿岸,有一座南方小城——广西钦州,靠山面海,地处天涯却又交通发达,偏安海角却又信息畅通,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岭南名城。钦州的地方美味,数不胜数,游人莅临,常常是山吃海喝,乐而忘返!

龙之精髓,一颗就无法罢嘴——龙眼酸入肺腑,甜到心肝——杨梅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近海吃海”,钦州是既靠山又近海,自然是既啃山又吃海!海有特产:大蚝、青蟹、对虾、石斑等丰富的海产品;山有特果:荔枝、香蕉、龙眼、杨梅、百香果等特产。今天介绍的,仅仅是钦州部分的别具风味的地方传统小吃,若想看个够、吃个饱,请到钦州来,钦州舞起山的手,蹈动海的脚,热烈真诚迎接您的到来!

满壳流油,清甜脆香——青蟹蘸点酱油,慢咀细嚼,闭目玩味——对虾

灵山大粽

那一口油香,我的天!——钦州灵山大粽

灵山大粽,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食品。大粽用糯米、绿豆、猪肉、栗子、虾米、腊味等馅料,外包粽叶,用线绳扎紧,再用大锅煮十几个小时直至熟透。吃起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过大年吃大粽,是灵山以及整个钦州的一种习俗,全家人在一起吃一条大粽子,是齐心合力、团圆吉祥的美好象征。

灵山县大粽还是亲戚朋友之间互送礼物的佳品,不仅热卖广西、广东,而且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正在走向世界。

浦北芝麻饼

两唇轻合,满嘴生香——钦州浦北芝麻饼

浦北芝麻饼又称烘饼。是用糯米粉、芝麻和白糖或赤砂糖烤烘制作的饼干类食品。烘饼呈圆形,直径一般在15厘米左右,厚1厘米以下,用扁平铜锅或大铁锅,以文火烤制,受热均匀,烤出来的饼香甜、酥脆,外酥内软,糯而不腻,老少皆宜。近年浦北芝麻饼又有创新发展,馅料有的用红薯粉拌芝麻,有的用甜猪肉拌芝麻,味道更加诱人。

钦州猪脚粉

尝遍人间美食,还是想念我的钦州猪脚粉

钦州猪脚粉是一种以猪脚配制的传统米粉小吃。猪脚粉的关键是炮制猪脚。猪脚的炮制,是把猪脚整个放进大油锅炸到猪皮呈金黄色后,捞起放在水中浸泡,让猪脚皮松软后再捞起切块,加入干椒、盐、葱、姜、蚝油、味精、料酒、八角、香叶等配料,一起焖熟焖透,彻底入味。钦州猪脚粉肥而不腻,香滑可口,素有“钦州猪脚粉,神仙也打滚”的说法。

小董麻通

“咯嘣”一咬,香飘十里:钦州小董麻通

小董麻通是钦州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原料有香糯粉、红肉芋粉、白糖和芝麻,制作工艺主要是碎糯米——煮熟——成型——麻通配——晒干——油炸——粘芝麻——包装等八道程序。成品是呈10公分长、3公分粗的空心圆筒。

小董麻通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甜而不腻,酥脆爽口,食后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年在广西糕点制作工艺评比会上,小董麻通首摘桂冠,远近闻名,现已出口国外。

武利牛巴

一口牛巴一口米酒起浪花:钦州武利牛巴

武利牛巴是灵山县武利镇传统手工腌制的牛肉干。武利牛巴的原料主要有牛肉、丁香、八角、白砂糖、酒、精盐等,吃到嘴里有丁香味,又叫“丁香牛巴”。传统制作工艺是,选用新鲜上好牛肉,顺牛肉纹路切成长的薄片,然后加入多种调味料腌制,摊开在通风透气的竹席晾晒,或以文炭火(或哄干机)烘焙,再用花生油炸约15分钟,沥干即成牛巴。

武利牛巴色泽乌紫油润,肉质松软爽脆,口感香甜,且耐咀嚼,风味十足,是饮酒下饭的好菜,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零食,深得人们喜爱,常作为款待宾朋、馈赠亲友的佳品。如今远销粤、港、澳及东南亚一带。

武利金银引

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武利“金银引”是一种红白相间的腊味小吃,一般作菜肴,也可以当零食。取新鲜的优质猪肝切成厚约2、3厘米的条,在中间捅个窟窿,然后加入调味料腌制3个小时,再用适量的肥猪肉条填满猪肝孔内,腊干或放进烤箱内烤焙48小时后取出即为成品。“金银引”黑里透红,点缀着白色的肥肉,色泽鲜亮,香气扑鼻。一般放在饭面蒸熟后切成小块,加上少许酱油,吃起来甘香可口、别具风味。

钦州武利“金银引”真空包装套装

两广(广东、广西)称猪肝为“猪润”,“润”、“引”本地读音相近,颜色有红有白,故名“金银引”。武利“金银引”历史悠久,早已远销省港及东南亚一带。

看完了这些,朋友,你有没有唾津生发,涎水涌动?你家乡的美味,也端上来一起品尝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zyzz/1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