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荔枝
图/梁月明文/庞祥艺
一个假日,我们几个人结伴去摘荔枝。车子在黄泥路上不停地颠簸着,七拐八弯的就进入了荔枝园。我们下了车,空气中一股清甜的味道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举目四望,淡红色的荔枝已经挂满枝头,一幅丰收的美景展现在眼前。我忍不住诱惑,快步走到荔枝树下,却又不知从何下手。为了满足成就感,我伸手想将一串颗数多、颗粒大的荔枝摘下。这时,果农老李走了过来,他对我说:“这个果园的荔枝都是优质的,但也有些区别,你们从老远赶来,应该品尝优质荔枝中的精品,才不枉此行。哪串荔枝颗数较少,并且受光位置又好,荔枝肯定更好吃。”老李的话启发了我,于是,我细心观察,发现果园旁边一棵荔枝树上,有条枝丫向东南方向伸出,上面长着为数不多的荔枝,虽然颗粒不算很大,但是显得很光鲜,我小心地将它们摘下,如获至宝。我掰开荔枝的外壳,里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白膜,我又小心地去掉那层薄膜,鲜嫩的荔枝肉露了出来,晶莹剔透,让我馋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顿时,感到玉液琼浆般的蜜汁滋润着心田,这确实是荔枝中的精品呀。身旁的老李笑着对我说:“这是蜜糖荔枝,是近年来培育的新品种,其皮薄肉厚质脆,核小汁多,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糖分,味道清甜似蜂蜜,但它甜而不腻,爽口无渣,深受顾客的青睐,除了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与老李一起倾谈我才知道,原来摘荔枝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跟我一起来的几个朋友收获也不小,他们筐子里放着好几个品种的荔枝,说是要将每种荔枝都尝遍。他们还能对每种荔枝的美味津津乐道,比如,“白糖罂”肉质鲜美,“妃子笑”清甜可口,“华兹”略带酸味等。嘿嘿,他们真的不简单,对荔枝了解得这么多。我在想,摘荔枝那么愉快,吃荔枝那么甜蜜,种植荔枝容易吗?我向老李请教这个问题。他详细地告诉我,种植荔枝是要讲技术的,并且要付出辛勤的汗水。首先要育好苗子,挑选生长健壮、叶片浓绿、头部茎粗的晚熟荔枝树,嫁接它的枝干为树苗,并将成熟时间一致的品种混植在一起。其次是选择土壤,要将果苗种植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地里。然后要加强管理,给荔枝树合理地施肥,浇灌,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后是荔枝收成后,要适时进行修剪,春秋两季生长的枝梢有利于树冠长大,冬夏两季生长的枝梢应及时截除,以增加荔枝树的受光度,使荔枝的质量和产量有保证。听了老李的介绍,我不仅了解到种植荔枝的基本常识,还领悟到果农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自古以来,有关荔枝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据说,唐朝杨贵妃十分爱吃荔枝。有一天,她站在华清宫上,等待送荔枝的棕红烈马到来。当她远远望见驮着荔枝的快马像一朵红云般飘过来时,心想,很快就能吃上鲜美的荔枝了,她自然喜不自胜,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杨贵妃那莞尔一笑,被大诗人杜牧描写得淋漓尽致,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佳句。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被流放到当时的蛮荒之地惠州,在别人看来,他应该有颇多的哀叹与怨言。然而,苏轼素来乐观旷达、随遇而安,他深深地热爱南方的自然风光,爱吃南方的荔枝,他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表达了对岭南的留恋之情。荔枝有美容养颜和增强体质等功效。在古代,荔枝是贵族名人盘中的佳果;而现在,荔枝已经走进了平民百姓的家。摘荔枝,我们既分享到它的美味,又分享到丰收的喜悦。每一颗荔枝,都凝聚着果农的勤劳与智慧;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劳动的汗珠在闪光。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