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洪涝灾害期间卫生防病小知识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0-10-14 15:58:46   点击数:
  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北都社区

FIGHT

洪涝灾害

卫生防病

知识宣传

今年连续强降雨,各地遭受洪涝灾害,汛期湿度大、温度高,食品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水源也可能受到污染,为了防止灾后传染病流行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增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认真做好各项灾后防病工作,北都社区于8月6日开展了“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活动。

发放宣传单

社区卫健工作人员利用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就饮食卫生、个人卫生、提高防病意识等方面向居民宣传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

一、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二、加强个人卫生,防止环境污染。

三、提高防病意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活动意义

北都社区通过此次的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灾后防病技能,切实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

面对洪涝灾害,这些卫生防病知识要牢记!

  夏季来临对许多地区来说也是雨季的来临。虽然雨水能够中和夏日的炎热,但大雨和暴雨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洪涝可能会增加水和病媒传播疾病的传播,例如伤寒,霍乱,疟疾和黄热病,尤其重要的是要知道您的风险和保护水源。与洪涝有关的最常见风险是饮用水设施和死水的污染,死水可能是蚊子的繁殖地,带来化学危害并造成伤害。

#面对洪涝需要注意和预防哪些疾病?#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可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生活接触是引起散发病例的主要途径,水、食物污染常引起暴发。

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呈暴发流行。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通过皮肤、眼结膜、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体,迅速进入血流并繁殖,随后侵害肝、肾、肺、脑膜等器官引起多种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是发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AHC)是非功过年新发现的一种眼病,系有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现已波及世界各地,成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本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并可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多数病例在发病时可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该症状随结膜炎的消退而消失。极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中医称“正疟”、“温疟”。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日前,多地进入雨季,有些地方出现洪涝。那么如果发生洪涝,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呢?

#健康安全防护指南#

1.了解所在社区的疏散路线和警告信号,并确定容易发生洪涝或山体滑坡的区域。

2.将所有饮用水和准备食物的水氯化或煮沸,确保饮用水安全是洪涝后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暴发水源性疾病的风险。

3.推广良好卫生习惯和安全食物制备方法,请勿使用洪水洗碗,洗漱和准备食物。如果接触过洪水,请务必用肥皂和水洗手。

4.避免步行或开车经过水灾或有积水的地区,即使最少量的水也可能带来重大危险。我们也不知道电线是否掉入水中或是否存在有害化学物质。在洪涝期间,汽车和人也很容易被冲走。

5.丢弃与洪水接触的所有食物,如果食物接触过任何洪水,那就不再安全,也会增加了水源性疾病的风险。

6.如果房屋与洪水接触,请清洁消毒,扔掉无法用漂白剂洗涤和清洁的物品,例如枕头和床垫。用肥皂和水以及漂白剂清洁所有墙壁,地板和其他表面。

7.预防蚊虫,如果房屋位于积水或死水的地方,请使用驱蚊剂并按照标签上的说明将其涂在衣服或皮肤上。睡觉时穿长衣长裤,使用蚊帐。

让我们一起保障安全,

守护健康!

杏林精选

庐阳区教体局看望慰问杏林街道一线防汛人员

爱心集团慰问北都社区防汛一线人员

年杏林街道第一批征兵政治考核人员名册

通讯员:蔡倩倩

编辑:周霞、何明智

责编:武鹏飞

审核:常静

技术支持:安徽商报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hbwh/114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