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二幼动态ldquo预防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0-11-25 1:45:05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31581.html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面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通过什么传播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膜侵入易感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一般不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播。

麻疹的症状是什么?

常见症状:斑丘疹、低热、发热伴有皮疹、烦躁不安、高热、结膜充血、惊厥、口腔粘膜色素沉着、流鼻涕、面色苍白。

典型麻疹

潜伏期:一般为10天±2天(6~21天)麻疹典型病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1)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包括眼结膜)炎症的卡他症状,有发热(可达39~40℃),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呈细小白点,为0.5~1mm针尖大小,周围红晕,数目众多时可融合成片,散在于鲜红湿润的颊黏膜上,以及口唇内侧,牙龈等处,也偶见于眼睑结合膜上,仅见充血的颊黏膜上有细盐样突起颗粒,科氏斑一般维持2~3天,迅速消失。(2)出疹期:起病后3~5天当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达高峰时开始出现皮疹,常在见到科氏斑后1~2天,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身,皮疹以斑丘疹为主,开始时颜色鲜红,压之退色,大小不等,平均直径2~5mm,分布稀疏分明,至出疹高峰时皮疹数目增多,聚集融合成片,色泽也渐转暗,但疹间皮肤仍属正常,偶见小疱疹或细小出血性皮疹。(3)恢复期:在单纯麻疹患者,当皮疹和中毒症状发展到高峰后,体温常于12~24h内较快下降,随之患者精神好转,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咳嗽常可延续较久,食欲大大好转,一般体温下降后2~3天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下浅棕色色素沉着斑,伴糠麸样细小脱屑,以躯干为多,2~3周内退尽,若无并发症,单纯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病程为10~14。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潜伏期约10天。

麻疹对症护理是什么?

1.呼吸道隔离,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室温不可过高,18~20℃,湿度55%~60%,光线不宜过强,白天可拉上窗帘,注意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眼睛。2.卧床休息,特别是发热期,患者感疲乏无力,直至疹退咳止。3.饮食一般无忌口,高热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食及半流食,疹退后要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和胡萝卜,防止角膜混浊、软化、穿孔。多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以利毒素的排泄。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神志和皮疹的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等,如出疹不透要及时报告医生。

5.高热护理,出疹期高热应以小剂量药物降温或温湿敷,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禁用冰枕、冷敷及乙醇擦浴。

6.注意口腔卫生,加强鼻、眼的护理,避免继发感染。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及鼻痂,保持呼吸通畅。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的分泌物,保持清洁。日间可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夜间入睡时可涂红霉素眼药膏,防止眼睛继发感染。

怎样预防麻疹?

要采取以预防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并做到对麻疹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治疗。1.管理好传染源:对麻疹患者设立隔离病室,对接触者隔离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宜暂停接送,并不接受易感儿入托,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便能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如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半小时,医务人员需洗手,更换外衣或在室外间隔至少20分钟后再进入。3.保护易感人群:(1)自动免疫:我国年开始对8个月以内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2)被动免疫:年幼、体弱患病的人接触麻疹病人后。可采用被动免疫,进行肌肉注射。可预防发病。

温馨提示

根据海拉尔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培训内容《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监督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如幼儿被确诊为传染病后,请家长如实报告班主任,不得隐报、瞒报,应在传染病自发病起隔离期满21天、解除医学观察,需医院开具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hbwh/11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