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修仙游戏成瘾酒精中毒hel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1-3-5 9:46:37   点击数:
  

凌晨2点,你在做什么?

你觉得很累,你知道自己该睡了,但是你就是起不来,也放不下。

连续打了十几个小时游戏,你已经头昏脑涨,四肢麻木了,但你就是无法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开,“赢了这局就去休息”,你每次都是这样想着,却又不知不觉地玩了下去。

同学聚会上,几杯酒下肚后,你已经感到头晕恶心,你知道自己到了极限,但是“不喝就是不给老同学面子”,于是你又把酒杯加满了……

明明知道这些透支自己健康的行为就是在“作死”,但是假装不以为然,甚至把“凌晨三点的朋友圈”作为某种自我标榜。

而这种“不自量力”的侥幸心理,正在成为年轻人生命的隐形杀手,明明知道熬夜、游戏和酒精成瘾对自己不好,仍然有大批的年轻人在不知不知觉中走向深渊……

1熬夜“修仙党”盛行

无独有偶,似乎全世界的年轻人之间都正在流行一种病态的风气——熬夜,还美其名曰“修仙”。据网友科普,凌晨0点睡觉为“炼体”、1点睡觉可以晋升为“炼丹”,4点“元婴”、7点“渡劫”、9点“飞升”,过了早上10点就可以得道成仙了。

即使所有人都知道晚睡会影响健康,但把熬夜包装成很酷的“修仙”仍引来了很多人的附和。“修仙党”自发地在微博、B站打卡,“珍爱生命,远离早睡”也成为了说辞。

但长期熬夜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小觑。9月11日,微博网友

卡卡Prancil发长文,讲述了自己突发脑出血住院,还被下病危通知书,告诫网友“熬夜的伤害其实长期潜伏在你的身体里,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

此前,他生活非常不规律,长期熬夜到1点多才睡,第二天又早起工作。周末的时候一觉睡到12点多才起床,只吃两顿饭,晚上2、3点多才睡觉。

除了对博主的祝福外,不少网友都说看得冷汗直冒,不敢再“修仙”了,还批评了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仗着年轻就长期熬夜,以“修仙党”为豪的现象。

最近,20岁的贵州姑娘杨秀英,也因经常熬夜“刷手机”视力迅速下降,眼睛疼痛到突然睁不开时,医院治疗。最终被确诊为角膜溃疡穿孔,必须做角膜移植。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今年3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睡个好觉”成为青年人的奢望。六成以上的受访者会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工作。但在加班完成工作后,他们依然不会选择睡觉,而是东翻西看,患有严重的“晚睡拖延症”。有专家表示,中国青年人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不规律的作息,对身体造成潜在危害。

熬夜所引发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离年轻人并不遥远,远比想象中要危险得多。医院对近10年青年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住院患者的致病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称急性脑卒中本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如今在青壮年中却不少见。有文献报道青年脑血管病的病因约30%原因不明,而熬夜可能是致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2游戏成为消耗生命的“毒瘾”

如今的“农药”、“吃鸡”,之前LOL、DOTA,再之前的魔兽,本质都是一样。网络游戏曾被称作“电子海洛因”,这个称号其实不太公平,玩游戏并不是错,错在于无法控制自己,任由欲望泛滥成灾。

就在最近,号称《王者荣耀》最强辅助的游戏主播“孤王”因过度劳累而不幸猝死……年仅20岁。

在网上搜“打游戏”+“猝死”,出来的新闻事件数不胜数,正值青春年华的男女,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忘却时间,纵欲直到轰然倒下。

5月,又爆出了17岁少年因沉迷《王者荣耀》,连续激战40多个小时后脑梗发作的新闻。虽然他经过抢救后保住生命,但需要长时间康复治疗。

因为连续玩游戏而头晕眼花时,是否还记得游戏的初衷是让人放松、快乐,而不是成为一种消耗生命的“毒品”。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玩游戏本来是工作学习之余的一种消遣,如今带有越来越浓的社交色彩。假如你不玩《王者荣耀》,也许在一群伙伴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只能尴尬地呆在一旁。消遣和社交无可厚非,但对于缺乏自律的人,游戏会成为吸走时间和健康的无底洞。

前段时间主流媒体对《王者荣耀》的口诛笔伐,反映出这款手游对年轻人极强的影响力和控制性。在庞大的玩家群体中,总有一些人沉迷到无法自拔,甚至引发悲剧。

媒体报道举出的很多案例都是中小学生,比如13岁学生因为被阻止玩游戏从四楼跳下,17岁少年连续玩40小时《王者荣耀》,引发脑梗,险些丧命。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自制力,所以腾讯和家长们需要对此负责。但实际上,成年的大学生和上班族,同样会被游戏的瘾所支配。

3医院不稀奇

今年1月,江苏一研究生在和导师的聚餐上,喝下半斤多白酒后猝死。6月毕业季,山西一大四学生因连续一周几乎天天大量饮酒,得了突发性耳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医院的新闻变得屡见不鲜。医院急诊中心王护士长说,这样的情况其实非常常见。大学生饮酒过量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太过年轻,对于自己的酒量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二是大学生很容易在饭桌上感情用事,短时间内大量饮酒。

去年,大河报曾发文揭秘大学社交乱象。文中采访的某大学社联主席在换届的一个月内,奔波了大大小小20多个饭局,好几次聚餐完回到寝室,都得先吐一会才能缓过劲来。即便如此,他仍觉得没法推掉别人的邀请,只能一一前往。

其实,社会互动有很多种形式,聚餐只是其中之一,拼酒也更不是显示自己的唯一途径。归根到底,仍是年轻人的从众性在作祟。迫切想融入新环境的想法,有时不是年轻人自己可以控制的。害怕在陌生集体中被边缘,也成了最大的弱点。

4自律缺失:道理我都懂,就是停不下来

明知道喝酒伤肝,别人稍微劝一劝就喝下去了;明知道熬夜伤身体,凌晨两三点却还握着手机刷微博;明知道玩游戏浪费时间,不知不觉就玩到了深夜……

道理都明白,但还是年纪轻轻就迈入亚健康大军,自律的缺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

导致自律缺失的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年轻人(尤其一二线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了,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让人感到焦虑、情绪低落,大脑释放的多巴胺就像一个小恶魔一样,指使人通过放纵欲望来让自己开心一点。

但事实上这种纵欲带来的只是短暂的快感,熬夜玩游戏的兴奋很快就会消散,第二天却因此打不起精神来。长期通过纵欲来麻痹自我,造成的可能只是恶性循环。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身边的人也是这样。

社会心理学有种“社会认同”现象: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做某件事,人们更容易下意识地跟着做,无论好事坏事。比如大家都在为自闭儿童的画作捐款,你也赶紧转发了一幅;再比如有同事提出要点奶茶,一群人都应和了,在控制饮食的你也跟着点了一杯。

当这种群体认同感形成时,恶习似乎有了正当的理由。给自己狂灌酒的人在聚餐中受追捧,长期熬夜的人称自己在“修仙”,沉迷游戏的人享受战胜他人的优越感……于是,这些透支健康的“作死”行为不仅成了常态,还变成一种“酷”的标志。

但无论有什么理由,它们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

抱着侥幸心理,继续放任不良习惯,最终的苦果都得自己承受。你真的愿意去冒这个险吗?

留言区我们聊一聊吧!

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hbwh/12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