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眼球炎的症状及防治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1-6-19 18:30:07   点击数:
  

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于异物刺激,如风沙、灰尘、芒刺、花粉及化学药品进入牛眼内;其次是机械损伤,如鞭打、笼头压迫、摩擦等;另外,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流感、恶性卡他热、传染性结膜炎、吸吮线虫等疾病也可继发或并发牛角膜炎。

牛角膜炎的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常表现为怕光流泪、疼痛、眼睑紧闭、结膜潮红、肿胀等。因损伤部位、病情轻重和有无感染的不同,临床症状也各有差异:(1)浅在性牛角膜炎。大多数为角膜表层损伤,侧望可见表层上皮脱落并有伤痕。当炎症侵害角膜表层时,角膜表面粗糙,侧望灰白色,混浊、无镜状光泽,有时在眼角膜周围增生出许多毛细血管,呈树枝状出现在角膜表面,形成血管性角膜炎。(2)深在性牛角膜炎。角膜表面不粗糙,仍有镜状光泽,混浊部位在角膜的深部,呈点状、小棒状及云雾状,有灰白色、乳白色、黄红色和绿色等不同颜色。角膜周围及边缘血管充血,血管增生,有时虹膜发生粘连。(3)化脓性牛角膜炎。初期角膜周围充血、怕光流泪、疼痛剧烈,继而形成脓肿,角膜上出现数目不等的粟粒至碗豆大小的黄色局限性混浊,在混浊的周围生有灰白色晕圈,轻者向外破溃,流出脓液转为溃疡;重者向内穿孔,形成眼前房蓄脓症,往往继发化脓性全眼球炎。(4)寄生虫性牛角膜炎。除表现浅在性、深在性和化脓性角膜炎的共同症状外,病牛主要表现极度不安,摇头甩尾,不断用后蹄擦眼或常在墙上擦眼,仔细检查眼睛,可发现吸吮线虫或混睛虫。当炎症症状消失转为慢性经过时,角膜表面仅有白斑或色素斑,呈点状、线状或烟雾状,混浊程度不同,通常称为角膜翳。角膜翳俗称白朦眼,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时导致患眼失明。

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及眼科检查即可初步诊断为牛角膜炎。

牛角膜炎的治疗

该病治疗原则是及时除去病因,消除炎症,促进混浊吸收和消散,防止虹膜粘连。(1)西药治疗。①清洗患眼:用2%~3%硼酸、0.01%新洁尔灭或0.1%雷夫奴尔等彻底清洗患眼,清除异物和分泌物。当分泌物过多时可用1%~2%明矾或1%硫酸铜溶液洗眼。②杀虫或除虫:吸吮线虫可用1%~2%敌百虫溶液洗眼杀虫;混睛虫病主要采取手术疗法除去虫体。③消炎和消散混浊:消炎可用醋酸可的松或青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眼药水点眼,3~4次/d。为加速消散混浊,可于眼睑皮下注射自家血2~3mL,也可在眼球结膜下注射氢化可的松与1%盐酸普鲁卡因等量混合液,隔天1次,连用2~4d,或者向眼内吹入拨云散眼药,2~3次/d。④防止虹膜粘连:当继发虹膜炎时,可用1%~2%硫酸阿托品点眼,2~3次/d。为了防止虹膜粘连,待瞳孔散大后,可改用0.5%硫酸阿托品点眼,直至痊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hbwh/1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