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眼组织捐献者家属代表、红十字志愿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颜色都要通过眼睛来传递。然而对于一些角膜致盲的患者,世界确是灰暗的,苍白的。眼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一层无色透明组织,当角膜由于遗传性疾病、角膜炎症、角膜外伤等原因变得混浊影响视力时,必须要通过角膜移植的方式,更换一个透明清晰的角膜,才能让患者重新恢复视力。
角膜供体唯一来源就是志愿者身后捐献的眼组织。-年,六年的时间里,呼伦贝尔红十字眼库,医院眼科完成了眼组织摘取13例,完成角膜移植9人,患者视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
年12月,经牙克石市红十字会及红十字眼库的共同努力,历时7个小时,驱车近公里,捐献者的角膜移植给了长期患有角膜炎导致角膜穿孔的患者。术后的第一天,他便看到了家人及窗外的风景,受捐者连连感叹光明的可贵、医学的神奇、供者的伟大。诸如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眼疾患者的复明让我们眼科医生更加感受到了捐献者的博大情怀和移植人的幸运欣喜!
角膜病已经成为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角膜盲是一种可治疗盲,很多病人通过角膜移植,重获光明,恢复正常生活。视力从看不见到能看到眼前的手指,哪怕是只有0.02的视力,对于一个在黑暗中生活多年的人来说,都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感受和意义,足以改变人的一生。我国角膜盲的患者大概有万,并且逐年增长,每年新增角膜盲患者中仅有5%获得移植。其他成千上万的盲人只有在黑暗中苦苦的等待。相比全国每年不足2万例的角膜移植手术量,目前主要制约临床治疗的因素就是眼组织材料的匮乏。我们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珍贵的眼组织、珍贵的角膜、珍贵的捐献志愿者!
《永生的眼睛》是初中语文课本内容,描述了里弗斯家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这个伟大的父亲说:“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身外之物”。这位父亲把自己和家人的角膜捐献给了他人,让盲人看见了世界。伟人邓小平在身后捐献了眼组织,感动了华夏儿女。一双眼睛闭上的同时,却让另一双眼睛重见光明,这种高尚的行为,让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得以持续和传承。作为眼科医生,我告诉您:如果蒙住自己的眼睛生活3个小时,那么您就会明白盲人的苦难!
您的爱心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开启光明之窗!
供稿:王琦编辑:杜美丽监审:徐常伟终审:吴兰呼END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