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日,医院陈中伟、钱允庆、鲍约瑟用血管套接法成功实施世界首例完全离断前臂断肢再植,并获得良好功能。在年9月罗马召开的第20届国际外科会议上首次报告(崔之义代表发言),并在同年10月ChinMedJ{,82(10):-.}、中华医学杂志{,49(10):-.}、中华外科杂志{,11(10):-.}中英文报道,这是国际科技期刊首次记录人类完全性离断肢体再植手术成功,得到世界医学界公认。
世界首例断腕再植病例报告
(陈中伟、钱允庆、鲍约瑟,.10)
患者,男性,27岁,钳工,于入院前40min,因工作不慎右前臂下端被巨大的落料冲床完全截断;离断的远侧肢体落入收集成品之竹筐中。患者以左手握住前臂断端,另一工人拾起断手,急送我院。入院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神志清楚,能合作,血压/80mmHg。右前臂于腕关节上1寸处被完全切断,残端皮肤回缩,尺桡骨断端外露,部分肌肉与软组织外翻,有渗血,然无搏动性出血。被离断的远侧肢体皮肤苍白、发冷,断端皮肤向远侧回缩,不出血。入院后约15min患者即被送入手术室,在静脉内滴注抗生素和肝素的同时;于臂丛阻滞辅以乙醚麻醉下施行急症手术。手术开始时距受伤时间约1.5h。
右上肢近侧段和离断段进行常规准备和扩创。将尺桡骨断端各修去0.5cm,用接骨板和螺丝钉固定桡骨,并用丝线间断缝合骨膜和骨间膜。拇长屈肌腱采用Bunnell氏法进行对端缝合,同时将远侧指深屈肌腱与近侧指浅屈肌腱缝合。近侧动脉呈痉挛状态,内膜回缩,断端有血块凝结,而远侧血管则无血块凝结亦无痉挛。切除近侧血管的挫伤部分和血块,并向上剥离长约1.5cm,用无创伤性血管钳夹住,暂阻血流。远侧血管则以10%肝素液冲净血管腔,然后用内径2.5mm的聚乙烯塑料管,用套管法依次套接桡动脉、头静脉、尺动脉与贵要静脉。自损伤至动脉血流恢复,亦即离断肢体完全失去血供时间为4h。套接完成后手背静脉立即出现充盈,皮色转红,温度上升。神经断端修整后,用5-0丝线依次吻合正中神经、尺神经与尺神经背侧支的神经鞘。最后,对端缝合其他肌腱,如尺侧腕屈肌腱、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和指伸肌腱。皮下组织与皮肤采用"Z"字形皮瓣缝合,以防日后环状挛缩。腕背侧放置引流。患肢用石膏托固定。
术后第1天,患手皮肤温度较健侧高1℃~2℃,血液循环良好,甲下与皮肤乳头下静脉网充盈时间正常。术后3d内,持续静脉滴入肝素,控制凝血时间在20min左右,并口服罂粟碱10d,每日剂量为mg。手术后患肢有严重进行性肿胀,远侧部尤甚。于手指与指侧作多处纵形皮肤切开。切口以10%高渗盐水湿敷,肿胀于7d内逐渐消退。然患手皮肤温度终较健侧低1℃~2℃。术后2周拆线,吻合口一期愈合。术后3周纵切口亦愈合。患手开始物理治疗,进行主动伸屈操练。
术后2个月进行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动脉套接处血流畅通。吻合神经分布的感觉区逐渐向远侧推进。X线摄片显示骨端连接迟缓。为了防止发生骨不连接,乃于术后3个月施行第2次手术,去除螺丝钉与钢板,并在桡骨的桡侧填植松质骨,促使愈合,同时在掌侧作神经与肌腱探查,见断端愈合良好,并进行神经与肌腱松解术,取出套接尺动脉之塑料管。血管的活组织检查仅显示有轻度的异物反应。
术后7个月检查结果为:(1)右手外观正常,皮肤温度与健侧相同,桡动脉与尺动脉搏动在吻合的远侧可清楚摸到。(2)触觉已恢复至各手指端。温度感觉存在,能区别1℃~2℃之间的差别。两点辨别觉在手掌为1.5cm;有深部感觉。手部内在肌肌力正在恢复中,肌电图显示有多相主动运动电位出现,正中神经与尺神经传导速度为健侧之90%。患手无萎缩或神经营养性改变。实体感觉尚未恢复。(3)X线摄片显示桡骨断端有骨性连接现象,尺骨断端形成假关节。(4)肩与肘关节主动活动完全正常;前臂可旋前60°,旋后80°;腕关节有20°背屈活动;各掌指与指间关节皆有自30°至74°不等之屈曲活动;手指活动如以指端至远侧掌纹间距计为1.5~1.8cm,被动运动接近正常。伸屈功能在继续恢复中,上臂与前臂周径较健侧小1cm。(5)在功能方面,患手可举重6kg,井可执笔书写或执握茶杯等物件,还参加乒乓球游戏、编结绒线与生产工具操作,作为锻炼内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CH’ENCHUNG-WEI(CHENZhongwei),CH’IENYUN-CH’ING(QIANYunqing),PAOYUEH-SE(BAOYuese).Salvageoftheforearmfollo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