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劳动保护不完善,眼外伤的病例不断增长,其中铁水、铝水眼灼伤较为多见。常规角膜移植对于严重灼伤尤其是双眼患者疗效不理想,现将我院应用人工角膜治疗严重铝水灼伤的1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患者,男,42岁,因“双眼被铝水灼伤13d”于年5月7医院就诊。现病史:患者13d前被铝水灼伤双眼,视物不见、眼痛,医院行药物治疗、双眼羊膜移植,未见明显好转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眼压无法检查,双眼上下眼睑部分缺损,结膜充血,巩膜苍白,羊膜在位,角膜白色混浊,内窥不清。诊断为双眼铝水灼伤。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自体血清、肝素U,4次/d滴眼;夜间涂左氧氟沙星眼膏,VitC2.0静脉推注,复方氨基酸ml、抗生素静脉滴注。伤后20d出现双眼角膜自融现象,于年6月9日行左眼睑球粘连分离+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1个月角膜水肿混浊,于9月19日再次行左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年7月21日行右眼睑球粘连分离+穹窿成形+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10d右眼角膜植片混浊、水肿,出现融解,8月10日再次行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8月25日右眼角膜植片中央变薄,周边水肿,患者要求放弃右眼治疗。术后1年中,双眼睑球粘连加重,角膜植片反复上皮缺失、水肿、营养不良,行双眼睑裂缝合术,以保存眼球。年12月13日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示双眼P波振幅下降,以右眼明显。B超示双眼眼球形态可,玻璃体腔内散在点状回声。
年12月19日行左眼人工角膜(MICOF)植入术,一期植入人工角膜支架(见图1)。于年5月10日行左眼晶状体切除+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角膜二期植入术(见图2),术后12d,左眼裸眼视力(UCVA)为0.1,最佳矫正视力(BCVA)0.25(-6.00DS)。因人工角膜突出于结膜约1.5mm,于年7月17日行左耳廓软骨取出+左眼结膜下软骨填充+结膜瓣转移术,术后左眼视力0.1(矫正无助),年9月7日治愈出院,术后半年随访UCVA0.1。
讨论:眼部铝水灼伤是一种接触性热烧伤,是高温铝液溅入眼内,熔液被包在结膜囊内冷却成固体,释放出热量,导致结膜、角膜、巩膜及眼睑等组织灼伤,发生凝固性坏死。熔化铝温度一般在℃左右,可引起眼部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由于结膜严重缺血、坏死,恶化了角膜周围的环境,使角膜缺氧并导致严重营养障碍,进而使受损的角膜上皮不能再生或反复剥脱,角膜溃疡经久不愈,可出现角膜深层溃疡穿孔或角膜新生血管、无菌性炎症、瘢痕形成及脸球粘连,轻者影响视力,重者造成失明,甚至丧失眼球[1]。
人工角膜(keratoprothesis)是取代病变角膜组织而用异质成形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屈光装置,通过手术植入患眼,以取得一定视力。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对人工角膜材料不断的探索及人工角膜设计的不断进步,该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工角膜手术适用于双眼化学或热烧伤等引起的严重角结膜瘢痕血管化、完全闭锁性睑球粘连、严重干眼症角膜血管化或角结膜上皮角化、多次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并发大量植片血管化等,并且通过视功能、色觉、视觉电生理及B超等检查显示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尚好者。黄一飞成功应用自体角膜做载体的BostonI型人工角膜植入术治疗复杂性角膜混浊患者10例(10眼),术后观察1~12个月,平均(5.7±3.8)个月,除1眼视力光感外,其余UCVA为0.1~0.8[2]。黄一飞应用MICOF型人工角膜治疗复杂性角膜混浊患者15例(15眼),术前视力均为光感,角膜混浊病变,无法用常规角膜移植手术达到复明目的,其中严重碱烧伤6眼,严重酸烧伤3眼,铝水烧伤2眼,爆炸伤1眼,严重实质性眼干燥症1眼,多次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角膜严重血管化2眼,二期术后观察4~26个月,除1眼视力光感外,其余眼UCVA为0.12~1.0[3]。经过多年的临床基础研究,新型一体式人工角膜支架植入,羟基磷灰石表面修饰人工角膜钛支架等的探索,使人工角膜取得了更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4-5]。
本病例多次行羊膜移植、角膜移植、睑裂缝合等手术治疗得以保存眼球,但因严重角膜血管化、睑球粘连而失去了常规角膜移植的机会条件。为复明,医生对其施行了人工角膜植入术。本病例采用俄罗斯费德洛夫眼外科中心制造的MICOF人工角膜,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植入人工角膜支架,5个月后,二期植入人工角膜柱镜,并切除晶状体、前部玻璃体。术后12d,左眼UCVA为0.1,BCVA0.25(-6.00DS)。术后半年视力稳定于0.1。
目前,人工角膜特别适合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难于成功的角膜盲患者,而且是目前对严重角膜瘢痕血管化、眼睑或泪液功能不良患者有效的复明手段。我国角膜供体严重匮乏,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角膜材料的进步,人工角膜植入术将更具临床意义。
------------------------------
如您觉得内容精彩,可推荐给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