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医者用细心擦亮患者心灵的窗口王保君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0-10-20 3:05:09   点击数:
  

今年刚刚50岁的王保君,是新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河南省眼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河南省眼科分会常委,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曾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

年轻干练的她,已经在医学岗位上工作了29年。经过她的一双妙手治愈的眼病患者不计其数。

就在记者采访时,刚好遇到一位鹤壁市浚县的患者张女士前来复诊。54岁的张女士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年夏天她感觉到眼部不适,医院就诊,结果确诊为青光眼。心存疑虑的她,医院就诊。在经过一系列专业检查后,医生确诊其是青光眼,并且让她马上住院进行手术。由于当时证件没有带齐,所以没有办成住院手续。

回到浚县以后,她听朋友说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眼科非常有名,于是张女士又来到一附院。经过王保君认真仔细检查后排除了青光眼。王保君确定地告诉她不是青光眼,而是另外一种眼科病症青睫综合征,并且局部滴眼药水后症状就能控制,她信了,而且由于不用做手术,不仅省去了医疗费,还减少了她治疗的痛苦。张女士说,真的非常感激王保君主任,这不是钱花多少的问题,而是仁心仁术、高尚医德带给患者的福音。

在王保君的日常门诊中,类似这样的现象不止一例两例。除了医技高超之“仁术”外,医者“仁心”也时常体现在王保君和他的同事身上。

鹤壁浚县的患者张素华来复诊

前不久,一位居住在山区的贫困患者,骑着自行车前来就医。穿着破旧不说,就连吃饭问题都是眼科的同仁一起帮他凑钱解决的。治好眼睛后,眼科的同事们又凑了钱让这位病人打车回去。因为患者年龄很大,王保君和同事们都于心不忍。他们的职业是医生,但他们首先是一个有感情的普通人。

另外在多年前,一个山区的五保户患者,眼角膜都要穿孔了,来到他们科就诊时,刚好赶上王保君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因为费用和材料问题,对他采用角膜移植手术是不现实的,最后我们就对他采取了‘羊膜移植’的新方法,帮助他解除了痛苦。”住院期间,科室人员捐钱、捐衣,精心照顾,不仅让他重见了光明,还让他体会到了人间的大爱。王保君说,病人患病以后是很无助很无奈的,医院问诊得到的结果不一样的时候,他们会很迷茫,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治。而眼科专业又分得非常细。所以作为医生,更得不断地学习,且终身学习。

“手术是对病人有帮助时才会做的。但如果不需要做手术的情况下去做了,对患者的眼睛是一种创伤性的损害。”所以,在王保君看来,以科学的态度指导病人治疗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体现。

“创伤最小的,花费最少的,能解决病人疾苦的。”这是王保君在眼科与同事们学习探讨时经常提及的观点和理念,她希望把这种“一心为患者”的理念传递给年轻的同事们。

王保君用她的爱心和细心,擦亮了无数眼疾患者心灵的窗口,让他们通过这扇窗口看到美好的生活和充满希望的明天。

专家简介

王保君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眼科主任,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华医学会河南省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眼科新进展》杂志编委。从事眼科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疑难眼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青光眼的诊断治疗及眼部整形美容手术等。

作者:朱文君

编辑:段桂洪

本期编辑:弥庆宇

责任编辑:闫大海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jbzl/11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