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或角膜基质坏死的化脓性炎症,称为细菌性角膜炎,也称为细菌性角膜溃疡。
细菌性角膜炎多为角膜外伤,结膜接触镜配戴后的感染或剔除角膜异物后(条件致病菌)感染所致,特别与治疗过程中是否无菌操作,是否滴用污染的表面麻醉剂及荧光剂有关。
常见致病菌包括:表面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细胞等。
细菌性角膜炎症状多为:起病急,发展快,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障碍,眼睑痉挛,有分泌物等。具体表现为眼睑、球结膜肿胀、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当然不同致病菌引起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细菌性角膜炎多先进行药物治疗,即局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应常规进行角膜刮片,若发生虹膜睫状体炎者,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散瞳等。然后采用支持疗法,即局部使用胶原酶抑制剂如:依地酸钠等,抑制溃疡发展等支持治疗。例如选用B2,VC药物等。最后当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可考虑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同时需注意预防眼内交叉感染。
对于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要提供的护理保障:
1.疼痛护理: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病房要适当遮光,减少眼睛受光线刺激。
2.隔离护理:告知病人床边隔离和手卫生的相关知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检查换药等操作要遵守隔离技术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患眼清洁,用生理盐水清洁眼睑及皮肤,滴眼剂应采用专人专眼专用。
3.心理护理: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时给予安慰和理解,消除焦虑和自卑心理,指导病人听舒缓的音乐,分散注意力。
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做到:
1.预防角膜溃疡穿孔。
2.动作轻柔,禁止翻转眼睑,避免加压眼球。
3.不用手擦眼睛,勿用力眨眼。
4.饮食宜清淡,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以防增加腹压。
5.头部应减少活动,避免低头,咳嗽,打喷嚏.
6.用眼罩保护患眼,避免外物撞击。
7.按医嘱使用散瞳剂,防止虹膜后粘连而导致眼压升高。
8.若角膜后弹力层膨出,可用绷带加压包扎,配合全身应用减低眼压药物,多休息.医生要时刻注意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视力,结膜充血以及角膜病灶和分泌物的变化,并注意有无角膜穿孔的表现。
9.遵医嘱积极抗感染治疗,急性期可强化局部用药,即抗生素滴眼液频繁滴眼,夜间可使用抗生素眼膏和凝胶剂,
10.了解局部用药的重要性.了解疾病有关知识,树立治病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会正确滴眼药水,涂眼膏。
1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或脏手帕揉眼.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角膜受伤,外出要戴防护眼镜。
医院
(妇幼保健院隔壁)
-
这里是医院,一家将陇东人民对光明的渴医院,这里有一群只为您的眼健康奋斗的人儿。感谢你来,只愿你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