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近视,矫正视力丨角膜塑形镜,让你告别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0-10-8 20:26:40   点击数:
  

目前,控制近视有明确效果的方法分别是:角膜塑形镜(ok镜)、阿托品滴眼液(0.01%)及特殊设计的软性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

今天我们就先来讲讲角膜塑形镜(ok镜)。

世界卫生组织推测,截止至年,世界范围内将近有20亿的人患有近视。如果按目前近视发病率的增长趋势,到年,世界将有一半人口(近50亿)患上近视,而其中超过9亿的人口将患有高度近视。

随着近视度数的逐渐增加,未来患上威胁视力的眼部疾病的风险也越高。比如:一个近视度数度的患者,患青光眼的风险比正常人高14.4倍,而患后囊下白内障的风险也比正常人高3.3倍;一个近视度的患者,患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比正常人高7.8倍。

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在越小的年龄发现近视,他的近视进展就越快,并且成年后患高度近视的可能性也越大。我们在科普中提到,户外活动是既有效又免费的近视预防方法。今天,我们再和大家详细讨论近视控制的手段之一——角膜塑形镜(ok镜)。

什么是ok镜(角膜塑形镜)?

“OK镜”是角膜塑形镜的俗称,属于隐形眼镜的一种,是国际上公认的控制、延缓近视发展最有效的光学治疗手段,相比较框架眼镜等其他光学治疗手段及药物治疗,OK镜对近视进展的控制效果明显且副作用较少,这也是近年来OK镜较为普遍地在临床上使用的原因。

OK镜是用一种特殊的反几何设计,通过压平角膜的中央曲率,暂时降低佩戴者的屈光率,从而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因此,与近视眼手术相比,这种塑形术是可逆的。夜间佩戴一定时间的OK镜后,在白天就可以不需要依赖任何眼镜就能看清事物。

而OK镜能有效减缓近视加深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将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中央,并且改变视网膜周边的远视性离焦,从而控制眼轴的增长(即眼球前后直径,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度数将增长度左右),这一点是普通的框架眼镜无法做到的。

佩戴OK镜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综合考量。佩戴前要求检测屈光度(近视度数度以下、散光度以下,近视散光比值大于2:1)、角膜曲率(39.00D——46.00D)、眼压(10-21mmHg)、角膜地形图、眼部裂隙灯检查等,另外有条件的单位还要检测角膜内皮细胞数计数、眼轴长度、角膜厚度等都项目。

长期佩戴OK镜会不会让眼角膜受损?

否。OK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隐形眼镜,理论上有关隐形眼镜的并发症都有可能会出现,所以一定要在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佩戴、规范护理并严密随访。

“佩戴塑形镜后最常见的是出现角膜感染,通过暂停佩戴,或药物治疗很快会恢复,如果在眼科医师的规范指导下,因佩戴OK镜出现眼角膜感染、穿孔,这样的情况是极少见的。”

ok镜控制近视有效吗?

一些家长担心ok镜是否真的能减缓及控制近视的进展。大量的研究及荟萃分析均显示,ok镜能有效地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

例如,在一项为期2年关于ok镜有效性的研究中,对比了两组近视小朋友的疗效,其中一组近视小朋友配戴ok镜,另外一组近视小朋友配戴(单光)框架眼镜。配戴ok镜组平均眼轴增加0.27mm(毫米),而配戴(单光)框架眼镜组平均眼轴增加0.54mm,平均眼轴增长为配戴ok镜组的2倍(研究表明:近视度数增长与眼轴长度的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ok镜安全吗?

因为大部分配戴ok镜者是孩子(大部分为学龄期儿童),所以关于ok镜的安全性确实最让人关心的问题。

多年以前,在东南亚确实有过关于配戴ok镜引发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报道,但具体分析病例后发现,这些结果是由于ok镜日常护理依从性差、验配过程监管不严或无监管、以及不合适的镜片材料及设计所致。

最近的大部分研究以及相关的荟萃分析显示,美国及世界范围内与ok镜配戴相关的并发症的病例报道少之又少,这些研究足以证明ok镜在近视控制及矫正方面是安全的选择。

一副OK镜能戴多久?

一副OK镜一般能戴1—1.5年,随着时间的延长,镜片的磨损、老化等情况发生,需要定期更换。

如果原镜片摘镜后视力良好、稳定,配适状态理想,也可以依据原有镜片参数重新定做新片而不用停戴。但如果想了解准确的屈光度数,最好能停戴3周以上,让角膜形状完全恢复原有水平,再重新测量度数、地形图等数值。

每次复查除了评估摘镜后视力、角膜地形图、眼压等检查外,还需戴镜状态下进行镜片荧光评估,确保佩戴安全、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tjyy/1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