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根据目前的最新国际研究现状[1],圆锥角膜[2]是一种常见的非炎症性[3]、慢性、进展性、角膜局部扩张性疾病,以角膜扩张、中央或旁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它常造成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形成瘢痕,视力显著下降。多于青春期发病,缓慢发展,在40岁[4]左右逐渐趋于稳定,通常累及双侧,但双眼进展多为不对称性[5]。圆锥角膜的发病率[6][7]非常高,约1/,我国有大约有65万患者。近年来,随着角膜地形图[8]检查的逐步普及,这个数字可能还会上升。
圆锥角膜发展到晚期会突然发生急性角膜水肿[9]、混浊,使得视力在短期内进一步下降。这时,再无法用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但往往仍然可以通过角膜移植[10][11]进行治疗,因此圆锥角膜并不会致盲。
病因病因不明,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12][13]、代谢及发育障碍、变态反应、创伤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其他家庭成员患圆锥角膜;有多种过敏的倾向;倾向于用力揉眼[14];眼睑松弛;某些结缔组织疾病(例如,Ehlers-Danlos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和成骨不全);唐氏综合;出生时出现且造成视力不良的疾病(例如,利伯先天性黑矇、早产儿视网膜病和眼睛虹膜缺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较多学者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5][16]。组织学上发现圆锥处纤维板层减少,胶原纤维直径并未改变,故认为可能是纤维板层间粘合不够,板层相互滑脱,导致变薄,在眼内压力的作用下不断凸起进而发生圆锥角膜。
诊断
症状圆锥角膜最典型的体征是出现向前锥状突起的圆锥,角膜基质变薄区在圆锥的顶端最明显。可导致严重的不规则散光及高度近视,视力严重下降。
圆锥角膜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非常突然的,而且早期并没有显著的发病特征。有些患者会经历完整的从早期至晚期的疾病发展过程,但有些却会急性发作、确诊时即为中晚期圆锥角膜。因此,促使患者就医的原因[17]可能包含圆锥角膜任一发展阶段的典型症状。以下数据可供参考,
疑似:框架矫正视力较好、大于等于0.8,近视度~度之间,散光度~度之间,角膜厚度正常;
轻度:框架矫正视力0.4~1.0之间,近视度~度之间,散光度~度之间;
中度:框架矫正视力0.1~0.6之间,近视度~度之间,散光度~度之间,框架眼镜不能矫正视力,双眼不对称、屈光参差明显,角膜曲率升高。患者视物可出现双重或多重影像,尤其是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
重度:框架无法矫正视力,近视以上,散光度以上。如发生角膜后弹力层破裂、房水进入角膜基质和上皮,可因引起急性基质水肿,即急性圆锥角膜,此时视力明显下降,眼部不适和流泪。水肿可于4个月内吸收,但残留瘢痕组织。
检查促使圆锥角膜患者就诊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以下原因中的一个或多个,
配戴框架眼镜视力未能矫正至正常;
初诊验光散光度数较大或复诊验光散光度数增加较大;
配戴框架眼镜单眼视物重影;
近视度数增长过快;
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18][19];
验配RGP前检查发现;
准分子激光术后近视反弹,用框架眼镜视力无法矫正;
眼痒等眼部不适;
角膜移植后视力逐渐下降。
整体来说视力下降而戴一般的框架眼镜不能矫正至正常或有重影、散光度数较大或增加过快、近视度数增加过快的患者是就诊的主要群体,共占75%。
圆锥角膜患者所需接受的临床检查[20]往往包括但不限于,角膜曲率测量、裂隙灯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8:1]、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共焦显微镜检查、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分期以下指标仅供参考,更多资料请参考[17:1]。
治疗
迄今为止,没有关于圆锥角膜治疗的具体指导方针。有几种治疗方式可供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圆锥角膜的程度和发展速度,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圆锥角膜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视力及生活质量。基于目前的国内外圆锥角膜治疗研究现状,下图比较全面的总结了圆锥患者采取治疗手段的基本决策思路,以供参考。
点击查看大图
非手术治疗在早期不太严重的患者中(角膜厚度超过μm,无角膜瘢痕),在接受治疗时主要考虑四个因素:年龄,疾病的稳定性,眼镜或隐形眼镜的耐受性,角膜不规则程度。在稳定的情况下,如果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21]的视功能令人满意,则不需要手术干预,包括但不限于,软性隐形眼镜、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巩膜镜、混合式隐形眼镜、Piggyback背负式隐形眼镜等[22]。
手术治疗如果通过地形图观察确定病情进展,建议首先通过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稳定病情[23][24][25]。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也是目前国内针对圆锥角膜的最主要治疗手段[26]。
在角膜不规则性显著增加,隐形眼镜尤其是RGP[27]、巩膜镜[28],或眼镜不耐受(由于不规则散光、屈光参差或高屈光不正)的圆锥角膜患者中,可以考虑交联+其他屈光手术联合治疗[29]、定制化交联手术[30][31]、角膜基质环植入术、角膜表层镜片术(EP)[32]、MyoRing奥环[33]等。
患者晚期急性角膜水肿后,形成瘢痕并且对视力造成显著影响的,需考虑接受角膜移植。主要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34]、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35]、前弹力层移植[36]。
日常管理
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建议避免揉眼、并可考虑开具局部抗过敏药物。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需包括角膜地形图),尤其是疾病可能进展更快的年轻患者。
需佩戴眼镜或硬性角膜接触镜[22:1][37]的患者,需谨遵医嘱定期随访,以便于医生开展规范的疾病管理。
日常注意眼健康,需留心自身病情变化,若医院就诊治疗。
心态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科学认知疾病。积极乐观,认真严肃;加入社区,自助互助;多方求证,谨遵医嘱;最新研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