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近视手术隐形眼镜,还有一种不戴框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18-10-17 15:14:22   点击数:
  

不想戴框架眼镜的近视患者,通常知道两种摘镜方法:第一,戴隐形眼镜;第二,做近视手术。还有不广为人知的第三种方法:OK镜。

“OK镜”的学名是“角膜塑形镜”,英文orthokeratology,这个词的前半部分ortho-是“矫正”的意思,后半部分keratology含有“角膜治疗”之意,两部分各取一个字母就简写成“OK”。

顾名思义,这种镜片是对角膜进行塑形的。眼睛的屈光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角膜的曲度、晶体的厚度和眼轴的长度。角膜曲度加大、晶状体变厚、眼轴拉长,都是造成远处物像不能清楚地落在视网膜上(即“近视”)的原因。“OK镜”是针对角膜做文章的,通过与角膜直接接触,轻柔渐进地改变角膜表面的形态,使角膜中央曲率变平,从而暂时提高裸眼视力。

既然OK镜要压迫角膜以产生形变,自身就得有一定的硬度,但这种压力又不能过大造成角膜损伤;而且OK镜是晚上睡觉戴的,要求高透氧性,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正规厂家才能生产出合格的OK镜。

OK镜的设计是来压角膜的,而不是像普通隐形眼镜那样只是个凹透镜,因此戴上塑形镜看东西不会特别清楚,这东西只适合晚上睡觉的时候戴,早上起来后将镜片摘除,被压了一宿的角膜仍然处于平展状态,白天不戴眼镜也能看清楚了。因此,OK镜又被称为“睡觉就能控制和矫治近视的技术”。

一些商家将这个暂时的效果夸大了,声称这是一项不开刀、不用药,睡着觉就能治好近视眼的技术。其实,OK镜的作用是可逆的,一旦停戴,角膜就会逐渐恢复成原来的形状,近视又回来了。

医院引入OK镜,看中的不是暂时摘镜的效果,而是OK镜能切实地延缓近视的发展速度。大量的研究表明,不戴OK镜的儿童,每年近视加深度,戴上OK镜,只加深几十度甚至不加深了。

OK镜是国际上公认的控制、延缓近视发展最有效的光学治疗手段。夜戴模式OK镜已被美国食品药监局(FDA)批准16年,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是,OK镜在中国的推广一波三折,目前市场仍然鱼龙混杂。十几年前,OK镜就风靡一时,此后由于配戴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淡出公众视线。近几年来,OK镜重回公众视野,受到不少近视患者青睐。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郑州一家企业借学生体检售卖高价OK镜的消息,再次打击了公众对OK镜的信心。

出现不良后果,并不是这项技术本身有问题,除了镜片质量不过关、假冒伪劣产品太多之外,也医院验配经验和技术有限,一些不具备医疗资质的公司和眼镜店鱼目混珠,没有对配戴者进行安全使用指导,后续复查手段不完善甚至缺乏等原因。另外与配戴者的依从性也有关系。

一定要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验配OK镜。OK镜属第三类医疗器械,就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和心脏瓣膜、心脏支架等同属一个级别,岂可潦草对待。

年8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指出,验配OK镜必须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进行,且验配人员若为医师则应具有中级以上眼科医生职称,若为技师则应具有中级以上技师职称,且必须在眼科医生的配合下完成验配OK镜的工作。

普通眼镜店即便是具备视力检查资质、配备验光师,但对于OK镜的验配绝对是力所不逮。那为什么有些眼镜店称具备“隐形眼镜验配经营许可证”呢?具有普通隐形眼镜验配经营许可证,一般指可以验配软性隐形眼镜,不包括OK镜等硬性隐形眼镜。

验配之前,除了做常规眼科检查外,还需要进行角膜形态、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眼轴、眼压、屈光度、等一系列细致的检查,从而判断患者适不适合戴OK镜,做出这个判断,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患者要学会怎样摘戴和护理镜片,特别是不能用自来水冲洗镜片,以防角膜感染。规范配戴和定期复查,是预防并发症的最有效方法。配戴期间如有不适,一定要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检查。

以下收集了眼科门诊中常被问到的关于OK镜的问题,希望能对患者正确地认识、正确地使用OK镜有所帮助。

OK镜可以治疗近视吗?

不能治疗近视,但是OK镜是目前国际认可的延缓青少年近视加深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

只要近视,都可以配戴OK镜吗?

根据年版《硬性透气性接触镜临床验配专家共识》的要求,配戴角膜塑形镜应符合以下基本情况,具体需由有经验的医生酌情考虑处方:

(1)近视量可矫正范围在-0.25~-6.00D,以低于-4.00D为理想矫治范围;

(2)角膜性散光小于1.50D,顺规性散光者相对合适;

(3)角膜曲率在42.00~46.00D;

(4)角膜形态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平坦、且“e”值较大者相对合适;

(5)正常大小瞳孔。

非适应证:

(1)眼部或全身性疾患,所有接触镜配戴禁忌证;

(2)无法理解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局限和可逆性;

(3)屈光度数和角膜状态不符合上述适应证;

(4)敏感度过高的患者;

(5)依从性差,不能按时复查,不能按照医师的嘱咐认真护理、清洁镜片和更换镜片。

简单地说,OK镜最佳适应证是近视度以内,散光度以内,这是OK镜最安全且有效的治疗范围,只有经验非常丰富的验配医生可以谨慎扩大适应证。

8-50岁是配戴OK镜的最佳年龄,只要眼表条件、近视散光度数符合OK镜配戴要求就可以了。从控制近视进展的角度,年龄小于14岁是配戴OK镜的最佳年龄,但是,小于7岁的儿童不太适合,因为不能配合家长顺利配戴。

单只眼近视,可以配戴OK镜吗?

可以,只要符合配戴条件,OK镜可以单只配戴。

配戴OK镜有哪些注意事项?

配戴前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包括理论和实操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后才能配戴。

配戴前必须确保镜片已经严格清洁消毒。对着灯光检查镜片,是否有缺口、裂痕、明显划痕或无法去除的沉淀物,发现以上情况,当晚不能戴镜,及时联系医生。

配戴时要区分左右眼的镜片。

确保镜片戴在角膜上,并且检查好镜片下没有气泡才能睡觉。

戴上镜片之后不能再去阅读,应该要立即睡觉。

戴上镜片之后不能揉眼睛。

摘取时需要使用吸附棒。

OK镜的效果显现过程是怎样的?是否立竿见影?

通常,第一晚的配戴即可使度数降低约50%(例如从度降到),但一晚的塑形还很不稳定,随着角膜的回弹,一天之中度数很快回退到原先状态(例如度)。第一周有轻微的异物感、流泪和痒感都属正常。

连续配戴一周以后,大部分配戴者的角膜已可以被完全塑形,白天可以达到最清晰视力并且维持一整天(高度数除外);此后的每晚配戴只是为了维持角膜的这种塑形状态,即维持白天清晰的视力。

OK镜的作用是可逆的:一旦停戴OK镜,角膜就会逐渐恢复成原形状,近视度数也就退回到原先状态(例如还是退回了度)。“逐渐恢复”的意思是,例如配戴超过1年,停戴1个月角膜即恢复原状。恢复过程的长短和之前配戴OK镜的总时长最为相关。

配OK镜需要复诊吗?

需要。按时的复诊是有效规避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一般第一次的验配检查结束后,镜片定片需要4周左右才能拿到镜片。之后戴镜后的第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需要复查,之后每隔三个月复诊一次。具体到每个人的复查频率,请遵从医嘱。临床常会发现,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一直戴得很顺利,因此在预约复查时间“爽约”,只有当医院,此时可能已发生棘手的并发症(如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角膜穿孔)。

一副OK镜能够配戴多久?

权威指南推荐12至18个月应更换镜片。实际应用当中,我们看到一些镜片使用1年左右即会出现镜片变形(弧度不圆润了),表面划痕,大量沉淀物(蛋白质沉淀),同时疗效下降,若不及时更换镜片,临床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增大,给眼睛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镜片平均1年更换一次是较稳妥的。

配戴OK镜后可能出现什么副作用?

OK镜属于隐形眼镜,理论上依然会有隐形眼镜的并发症,比如角膜感染、角膜上皮脱落、结膜炎等。这些风险主要与卫生习惯、镜片护理习惯有关,比如不洗手就接触镜片、用自来水冲洗镜片,护理液反复使用等。

如果严格遵从科学配戴方法,可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能,而且绝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通过暂停配戴获得恢复。

OK镜属于角膜塑形术,是医疗行为,需视光师、主治医生、角膜塑形镜验配师共同完成,按照每名患者近视度数、角膜弧度“度身定制”。在经过严格检查和实验成功后根据眼睛各检查参数订制镜片才可以配戴,若随意配戴会有风险。

角膜塑形镜为什么这么贵?

一方面,角膜塑形镜的技术设计很复杂,加工精度要求更高,目前有资质的角膜塑形镜生产商较少;另一方面,根据国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规定,从事角膜塑形镜的机构需要配置相关的眼科和验光设备,而如角膜曲率计、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等专业设备需要具有角膜塑形镜专业知识的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因此,目前角膜塑形镜的价格较为昂贵。

更多关于OK镜的知识可以







































北京中科喜迎国庆
哪家医院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tjyy/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