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角膜炎之首的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0-11-7 13:54:42   点击数:
  细菌性角膜炎是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又称细菌性角膜溃疡。病情多较危重,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

常见病因:

外伤后感染或剔除角膜异物后感染所致。常见症状:眼红、疼痛、畏光、流泪、视力降低、眼睑痉挛及分泌物增多等;起病急,常在角膜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治疗:急性期用高浓度的抗生素滴眼液频繁点眼(每15~30分钟一次),在严重病例,开始30分钟内,每5分钟1次点药,可以使基质内达到抗生素治疗浓度。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点药次数。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夜间可以涂抗生素眼膏。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发展急剧,可能导致溃疡穿孔者,可考虑治疗性角膜移植。细菌性角膜炎是眼科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角膜属于屈光介质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出现角膜炎症,就会对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炎症位于角膜的正中间,影响会更明显。所以,对于这种疾病一定要重视,在早期需要选取敏感的抗生素药物控制局部炎症。

当然,也可以在睡觉前使用眼膏,比如红霉素眼膏或者金霉素眼膏,能够在夜间发挥持续的消炎作用。

这种疾病恢复起来,时间通常在3-4周左右,不同的严重程度,恢复的时间也不完全一样。

眼科疾病疑难问题

可加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yshl/1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