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轻易的分辨白天黑夜,就能准确的在人群中牵着你的手。。。。。我望向你,却只能看见一片虚无,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唱出了他看不见的无奈,更唱出了他对看得见的向往。。。
本来上天给了我们每人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眸,能清晰的领略四季的变换,阅读浩瀚的书海,欣赏万千的世界。。。
但是总有些不幸的人,却因为患上各种眼疾,让他们的世界不得不沉浸在无边的黑暗中,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当中有些疾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得以解决,角膜移植就是其中的一种。
什么是角膜移植,简单点说,就是用正常的角膜组织代替自身已经病变的角膜组织。得以获得良好的外观和视力等,但是现实中角膜材料却十分匮乏,而角膜材料的主要来源是已故志愿者的无偿捐献,虽然目前已经有生物角膜组织材料用于临床,并且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捐献角膜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来源。
角膜捐献是一种伟大的举动,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从事角膜捐献事业至今已有4年多了,很多个日夜,风雨无阻,医院里去完成他们最后的遗愿,现在想来,感慨万千,当时以一种“光明使者”“光明的传递者”的身份不知疲倦的奔波于四川的每一寸黄土大地上,这本也是眼库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记得其中有谆谆教诲一辈子的大学教授,有常年执笔文书的文化局工作者,有遗憾误入歧途的年轻人,也有一贫如洗无人照料的孤单中老年人,还有让人扼腕叹息小朋友,还有身前获得过社会帮助,身后谨以器官角膜组织捐献回报社会的普通人,还有其家人留下的对亲人的一份恋恋不舍的思念。。。
但是根据国家对器官角膜组织捐献的双盲原则,在捐献者与受捐者不能互相知道详细信息的情况下,眼库医务工作者就这样做着爱心的桥梁,光明的传递者。
角膜弥足珍贵,而获得了角膜移植的患者就该倍加珍惜,因为“他”给了你重新获得光明,也承载了其他人的希望和寄托,所以要得好好照顾“他”,其中关键需要术后定期复查,规范用药,做到尽可能低的排斥反应。在平常的临床工作当中,我们会遗憾的遇到一些术后的病人,视力再次下降等情况,详细问病史,他们会有各种原因擅自停药,最终引发了排斥反应,虽然通常用药可能将其控制,角膜重新变得透明,但角膜某些方面还是打了折扣。所以在这呼吁所有做了角膜移植的患者,悉听医嘱,慎重对待,且行且珍惜。当然医务工作者要做到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的病人,给予最佳的手术方案设计。
说起排斥反应,其实角膜移植不像肝肾移植那样需要配型,因为我们的透明角膜,正常情况下是没有血管的,所以不用做术前的配对,角膜移植术后,移植过来的角膜在我们机体内是处于一种“免疫赦免”的状态,故其发生排斥反应的几率是远低于肝肾移植的。而目前角膜移植手术更趋向成熟和精细,还有高端的飞秒辅助,术后的视觉效果更能达到理想化了。
有句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想随着社会进展,某些传统观念的改变,角膜捐献增多以及生物材料的临床运用,“巧妇”再也不会为“米”而无可奈何了,也有更多的人得到享受光明的权利了。
有人问我,怎么联系才能捐献遗体和眼角膜,其实很简单,可以联系当地的红十字会(拨打好像就可以),也可以直接和眼库联系,我们24小时待命.
今天是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79周年纪念日,79年前中国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凭借国人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我们战胜了大日本帝国主义。
同样现在正值武汉等地方出现了罕见的水灾,我们相信武汉人民像当年战胜日本人一样能战胜自然灾害,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恢复江城人的朝气。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