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送称眼角膜不是器官太冷漠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16-12-3 19:49:46   点击数:
  年4月,21岁的大学生李翠去世前,签署了遗体捐献书。最终,她的眼角膜给两位患者带去了光明。然而,时至今日,李翠的亲属们仍在为她的事情奔波:当初河南省红会工作人员曾承诺今年清明会将李翠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但现在功德碑上仍没有她的名字……对此,有关机构表示,眼角膜属于人体组织,不属于器官,所以器官捐献功德碑上不会刻捐献者的名字。(《京华时报》10月16日)在医学定义上,眼角膜确属人体组织而非器官,若将人体组织捐献者的名字刻在器官捐献功德碑上,貌似“名不正言不顺”。有关部门拒绝将李翠的名字刻上功德碑,看起来也有几分道理。这件事主要是从感情上让人很难接受。且不说河南红会出尔反尔,在一般老百姓眼中,捐献人体组织和捐献器官都是功德无量之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论把身体的哪一部分捐献出去,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的事,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心。从实用主义角度说,捐献眼角膜能帮助他人重见光明,眼角膜的助人功能私毫不亚于人体器官。上海、天津、济南等地近年来都为眼角膜捐献者建立了专门的功德碑、纪念碑或纪念网站,足见为眼角膜捐献者立碑以旌表其功德,已被越来越多的地方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事。河南的问题是,目前该省红十字纪念园内只有器官捐献功德碑,没有眼角膜捐献者功德碑。但也不是没有变通的法子,比如借鉴外省经验,将“器官捐献功德碑”改为“器官角膜捐献功德碑”,也花不了几个钱。或直接在器官捐献功德碑上刻上李翠的名字,估计也不会有人咬文嚼字地提出意见。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位专家表示:“眼角膜属于器官还是组织,可以在学术上加以区分,但不能拿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将捐献者区别对待。”看来,河南省红会等有关部门的确是思维过于僵化、太因循守旧了。然而问题又不仅仅在于教条主义害死人。说到变通之道,其实是某些地方、某此部门的拿手好戏,比如隔三差五曝出的“官员醉亡”事件,私宴上胡吃海喝闹出了人命,照样会被官方认定为因公殉职,甚至申报烈士。如有外界质疑,就拿官员的工作成绩和“安抚家属情绪”说事。这个时候就很会变通,可一到老百姓有事,绝对是“坚持原则”不动摇——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辽宁省辽阳市几位大妈徒手接住了从楼上坠落的孩子,其中一位大妈因此骨折需要做手术,急需见义勇为奖励资金,可当地有关部门的说法是,救助孩子是群体行为,不能对该大妈个人授予见义勇为称号。“醉酒烈士”之类的事情,再不符合规定也要顶着舆论压力去做,给眼角膜捐献者在功德碑上刻个名字却拿“学术概念”推三阻四,这岂止是教条主义,更像是官僚主义。郑州大学那位专家说,其实有关部门也知道该给眼角膜捐献者立块碑,关键是没有人真正去做这件事。说白了还是没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所谓“思维僵化”,不过是责任心缺失、内心冷漠罢了。有网友认为李翠的亲属太较真,何必在意功德碑上的虚名?李翠生前表示要捐献眼角膜,肯定不是为了图个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名分。我觉得这不是名分不名分的问题,李翠的亲属希望在功德碑上看到李翠的名字,无非是想留个念想,获得一点安慰。功德碑这种旌表方式,其实不是做给逝者看的,它真正的意义在于让生者有所缅怀,对生者有所激励。若以“虚名”论,全国那么多烈士陵园和英雄纪念碑都不必修建了。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万角膜盲患者,但每年仅有不到人能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国内约20个眼库几乎都没有库存角膜。每一个捐献眼角膜的人,都是值得社会铭记和表彰的,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眼角膜的行列中,既需要民众转变观念,更需要官方有切实作为。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
广东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yshl/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