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宝宝补充维生素及注意事项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18-7-3 14:54:34   点击数:
  

有些家长总担心孩子缺乏各种维生素,盲目的给宝宝补充,素不知有的维生素补多了,对孩子不好,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反应。我们就来说缺乏维生素A和D的宝宝有哪些表现和护理的方法:

维生素A缺乏症多见于婴幼儿,儿童少见。维生素A缺乏症是怎么得的在婴幼儿时期单纯喂养淀粉、类淀粉,如米汤、米糊等,而蛋类、肉类、蔬菜类吃的很少,可造成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有的小儿因患腹泻,消化系统功能差,造成维生素A摄入不足;有的小儿患肺炎、败血症并发中毒性肝炎,而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以上原因都容易引起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的表现维生素A缺乏以眼部症状最明显,各年龄的表现也不一样。较大儿童首先表现夜盲症,天黑以后儿童出去找同学玩或由家长带出户外时,孩子自述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往哪里走。婴幼儿患维维生素A缺乏症的特点则是天一照就比较安静,不喜欢活动了。乳儿期发病一般比较急,结膜和角膜的部分或全部失去光泽,变为混浊,严重者则角膜软化、费疡、穿孔,严重者可因角膜斑痕而失明。

怎样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首先给患儿补充维生素A。口服鱼肝油或其它浓缩的维生素A制剂,每日需要量约为-国际单位,如有吸收障碍或眼部表现者可用维生素AD注射剂,1毫升(含维生素A国际单位,维生素D国际单位),每日一次,1-2周改为口服预防量。较大儿童患夜盲症时,家长可以在当地买些羊肝,然后将羊肝煮水,不放盐,让孩子喝煮后的羊肝水,有时也有一定的效果。眼部角膜受感染后容易发生溃疡,甚至发生穿孔。为了控制和预防感染,须滴眼药水或涂眼药膏治疗。如用0.5%金霉素眼膏,涂好药膏后并在眼部覆盖湿纱布。如有角膜溃疡,应用1%阿托品溶液滴眼散瞳,以防虹膜粘连,起到治疗保护眼睛作用。

护理维生素A缺乏症的方法维生素A缺乏症的护理很重要,特别是对于眼部感染较重的婴儿。角膜混浊这时一定要加强眼眼部护理,滴眼药前或滴眼药后要洗手,滴时应轻轻翻动上、下眼皮,切不可压迫眼球,以防角膜穿孔。滴眼药后应在在眼睛上盖消毒湿纱布,以保护眼睛不再污染。饮食要增加营养,给牛奶,蛋黄、肝类以及富于胡萝卜素等食物

如何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是可以预防的。怀孕的妇女或乳母应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鸡量、肉类、牛奶,各种蔬菜等,这样可以使新生生儿体内不缺乏维生素A

对于有严重疾患的婴儿,如肺炎、度腹、用胆疾病者,一方面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同时应及早补充维生素A,其预防量为婴儿时期是每日约需维生素A-国际单位,儿童每日约需-4国际单位。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有维生素A的辅食,对于消化功能亲乱的婴幼儿,要及时治疗,才能使婴幼儿接受合理喂养。

维生素A中毒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长的不好,自己给孩子吃维生素类药物,特别是长期大量吃浓缩鱼肝油,而造成维生素A中毒。

维生素A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

急性中毒:一次服用30万单位以上维生素A,就可发生中毒反应,20小时以内就可引起颅压增高、恶心,呕吐、头痛、前囱饱满、眼球震颤、复视、嗜睡、或睡时易惊醒、有时低热。

慢性中毒:长期服用维生素A,每日10万单位,连服半年可发生中毒,表现吃东西不香,逐渐消瘦,皮肤干燥,搔痒,外观薄发亮,毛发比较稀、少、干燥、容易脱发,严重者可致肝肿大。以上这些表现均为中毒表现。所以,家长应随时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发现有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服。维生素A,使病儿病情恢复正常,不需要其它特殊治疗。维生素A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的主要方法是合理用药,不要服过量的维生素A类药物。

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的慢性病,俗称软骨病,多发生于两岁以下的小儿。病儿早期表现烦躁不安、出汗,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至骨骼病变。如果及早发现本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治疗,护理方法得当,此病是可以治愈的。

佝偻病是怎么得的佝偻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使钙、磷的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的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位,以至骨骼发生病变。小儿出生后需要很多营养物质,才能使身体生长发育好。全身骨骼生长发育主要靠钙质在骨头里沉着。但是,小儿食入钙质之所以能吸收入血、沉着到骨头里,要靠维生素D起作用。因此,在婴儿喂养时期,虽然有些家长也给孩子吃进很多的钙质,但对于维生素D补充不足,结果,造成钙质不能被吸收,没有沉着到骨头里去,所以,也就容易得佝偻病。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不足也是佝偻病的一个原因。人的皮肤里有一种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可以变成维生素D。所以,经常晒太阳对骨骼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冬天太阳中的紫外线射到地面较少,大城市中住楼房的要儿户外活动较少,在室内活动时玻璃也会把紫外线挡住。因此,秋冬季出生的婴儿,由于户外冷。家长不愿把小要儿抱出户外,即使抱出去也要将婴儿包的很严,皮肤不能直接接触阳光,身体中的维生素D往往就不够,所以,容易患佝偻病。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易于吸收。牛奶中的钙磷含量虽多,但比例不适宜,故吸收较差,因此,婴儿人工喂养佝偻病发病率多于人乳喂养的婴儿。

得了佝偻病有哪些表现佝偻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孩子有时有以下症状:烦躁不安,好发脾气,爱哭哭闹,睡觉不踏实,容易惊醒,爱出汗,头上汗较多,头发有酸臭味,汗刺激头皮发痒,小孩睡在枕头上摩擦,使后头部半圈禿发,食欲不好。家长如发现以上这些表现应及时医院看病,及时治疗,病情很快会得到控制。如没有及时发现佝偻病的早期症状,病情就会继续发展,逐渐出现骨骼变化。如:前囱门闭合晚(正常在一岁半以内闭合),出牙晚(正常6~8个月出牙),头呈方形,肋骨下缘外翻,严重的形成鸡胸、罗圈腿或X形腿等。家长如发现以上医院看病,必要时须住院治疗,同时也要加强护理,使病情逐渐好转。

佝偻病的预后轻度佝偻病经合理治疗都能痊愈,乳幼儿即使发生畸形,在给维生素D治疗的疗程中也可自然矫正,只有未经过治疗的中度以上佝偻病的病儿才会形成各种骨骼畸形的后遗症,例如鸡胸、罗圈腿或X形腿、脊柱侧弯或后弯。晚期佝偻病发生的畸形,因为生长发育缓慢,不能自医院看病考虑矫形手术。

怎样治疗佝偻病根据病情,一般用维生素D制剂,按医生开的量,定时口服或注射。切勿过量,以防止中毒,轻症病儿口服维生素D每天0-国际单位,重症病儿每天0国际单位,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晚期重症及消化不良病儿可采用突击疗法;维生素D2或D-40万单位,2-4周肌肉注射一次,根据病情可注射1-4次,最大量不超过万单位。给维生素D的同时可给适当的钙剂口服。如单用维生素D,不给钙剂,会发生血钙降低,甚至抽风,畸形严重者根据病情考虑矫形手术。

护理佝偻病的方法小儿居住的房间应阳光充足,要多给小儿晒太阳。给小儿晒太阳时,应注意不要隔着玻璃晒,也不要让太阳光直接晒眼睛。较小婴儿根据季节,适当增减衣服。室内要定时通风,注意开门关窗,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小儿身上,以防止着凉感冒。对于佝偻病较重的病儿应不要过早站立或走路,以预防骨骼畸形或损伤。注意皮肤护理,衣着穿戴要合适。佝偻病病儿头部爱出汗,穿戴过多促使出汗多,容易着凉。平时要注意头部及全身皮肤的清洁,有汗应及时擦干,勤换内衣,预防感冒。饮食上,对较小婴儿应鼓励母乳喂养,如母奶较少或没有母乳,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吃维生素AD强化牛奶,这种奶每升含维生素A国际单位,维生素D国际单位。较大婴儿要注意添加辅食,多给蔬菜、水果及蛋黄等。菜饭做得要可口,使小儿爱吃。家长应按医生的嘱咐给病儿合理用药,服从治疗,逐渐加强小儿的体格锻炼,例如到户外散步,晒太阳及吸新鲜空气,以增强体质。

如何预防佝偻病晒太阳的最好的预防方法,让小儿经常到户外活动,每天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晒太阳约2个小时,夏季可在树荫下活动,逐渐增加抵抗力。出生后2-4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常用浓缩鱼肝油滴剂,10毫升瓶装,每瓶含甲种维生素50万单位,丁种维生素(维生素D)5万单位,每日服3滴左右,每月平均服1瓶维生素D2片剂,一片含维生素D5千单位,每月服10-20片。维生素D片剂(胆维丁片),一片含维生素D1万单位,每月服5-10片。注意孕妇及乳母有饮食,多吃乳类、鸡蛋、鱼、肉、大豆、豆类、五谷杂粮,蔬菜及各种水果等。

婴儿按期添加辅食

对于早产儿、双生、多生儿或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幼儿,更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预防佝偻病的发生。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査,周岁以内每3个月检查一次1-2岁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维生素D中毒有的家长为了预防自己的孩子不得佝偻病,或当自己的孩子已经得了佝偻病时,由于对维生素D这种药缺乏认识,觉得维生素类的药是营养药,多吃点没什么关系,每天给孩子服鱼肝油滴剂总想多服几滴。天长日久,长期服过量的维生素D,就可以引起维生素D中毒。维生素D中毒的表现,开始为烦躁,哭闹,吃东西不香,甚至不想吃东西。后来发展为孩子每天有些低热,大约在37.5C左右,多吃、多尿,大便干燥,面色苍白,有些贫血。严重的可有肾脏功能不好。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服维生素D时应按医生开的药量该服多少就服多少,不要自自己乱加量。在服此药期间应随时观察孩子服药后的表现(因维生素D中毒剂量目前还不太清楚),如出现中医院看病,停服维生素D,并吃含钙少的饮食,少晒太阳,必要时按医嘱服药,增加钙的排泄,减少钙的吸收,逐渐使病情好转。

陈妍妃

赞赏

长按







































白癜风遮盖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zyzz/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