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医院成功为一名仅两个月大的婴儿实施角膜移植手术,保住了患儿因角膜穿孔而险些失明的右眼。经过术后数天的观察和恢复,患儿于8月15日康复出院,这个幸运的宝宝在经历一番磨难后,终于迎来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局,而这个时间恰好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前夕。
术后程钧主任给患儿检查
心疼!刚出生即发现眼部异常
小琪琪(化名)出生在天津,父母是一对年轻恩爱的90后,他的到来给全家带来了巨大的喜悦。然而细心的妈妈发现孩子亮晶晶的黑眼珠上却有一个黑色的凸起,起初并不在意,以为是什么东西不小心粘在了眼珠上,找护士清洗一下就好。经过护士的仔细检查后发现并没那么简单,孩子右眼黑睛上的肿物随着眼球一起转动,并不是附着的外物,而且黑睛肿物周边已经出现少量分泌物,这个判断给小琪琪全家蒙上了一层阴影。
小琪琪出生后第四天即被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初步诊断为“右眼角膜炎”,滴了一段时间眼药水后,小琪琪右眼的症状并无明显改善。随后经进一步组织专家会诊,认为有很有可能是“右眼角膜穿孔”,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然而为这么小的患者实施角膜移植手术存在巨大的困难和风险,对实施角膜移植的专家、麻醉专家等都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考验的是整个手术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经专家确认,在当地难以实施此类手术,建议到医院找谢立信院士团队求助。
波折!千里求医顺利确诊
天津距离青岛超过千里,带着两个月大的宝宝千里求医,父母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每天看着年幼的小琪琪因眼部不适烦躁不安,全家人的内心尤其煎熬。辗转来到医院,顺利看到谢院士的门诊后,一家人的心才算稍稍放下。
由于患儿年龄太小,不能配合检查,需水合氯醛灌肠后才能进行。经过家属和医护工作者的协力配合,最终完成了一些列必要检查,检查结果为“角膜中央穿孔,角膜白色混浊,大量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深基质,前房消失……”根据检查结果,谢院士特需门诊明确诊断“右眼角膜穿孔”,虽暂无房水渗漏,但穿孔口在角膜中央,遮挡瞳孔区,影响患者视觉发育,如前房消失,房角关闭,会造成青光眼,长时间角膜穿孔,则会引起角膜及眼内感染,使患者失去治疗的机会。尽早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成为治疗的唯一手段,角膜移植可以给患儿一个透明的光学区,帮助其随后的视觉发育。
顺利!密切配合成功手术
该患儿是医院近年来做的年龄最小的一例角膜移植,在技术上是一次较大的突破。据角膜病科程钧主任介绍,婴幼儿的组织尚未发育完全,角膜和虹膜质地都较成年人软,且多存在眼内组织结构的紊乱,因此婴幼儿的角膜移植术在国际医疗界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由于小琪琪年龄太小,眼球角膜直径仅11毫米,穿孔部位直径仅7毫米,需要取相应大小和厚度的供体角膜片,缝合在琪琪的眼睛创面上,因为患儿年幼,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因此整个过程需要极其娴熟高超的手术技巧,且手术过程中要有充足的经验去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此外,手术存在一定的全身麻醉风险,入院后角膜病科和麻醉科充分排除手术禁忌,保证了小琪琪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手术现场照片
谢立信院士于年8月10日在静吸复合麻醉下为患儿施行了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虹膜周边切除术+前房成形术,并于1小时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都被谢院士沉着而冷静的解决了。手术结束后,由于药物在体内没有被完全代谢完毕,很有可能会发生呼吸抑制等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整个苏醒期仍然存在着很大风险,所以必须有专人进行观察。期间,麻醉科于辉大夫悉心守护在孩子身旁,为防止因低体温影响苏醒,他将小琪琪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为小琪琪提供了一个温暖的苏醒环境,因为担心惊扰到孩子的睡梦,他始终保持固定姿势怀抱小琪琪,整个过程坚持了整整1个多小时,直到小琪琪完全清醒,符合麻醉复苏出室标准,他又亲自把孩子抱起安全送回病房。患儿回到病房后,病房护士长杨南南悬着心也放下了一半,每隔几分钟就去巡视一下患儿,指导患儿父母给患儿喂水、喂奶……
你的康复就是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目前小琪琪全身情况稳定,角膜植片透明,角膜植片上皮完整,眼压、B超结果均正常,符合出院标准。医生形容“就好比宝宝原来的右眼视野是在一个黑屋子里,现在开了一扇窗,一下子就透亮了”。至此,小琪琪的全家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在通过记者得知马上就是首个中国医师节,他们也特意医院全体医护人员送上了衷心的祝福,“既要感谢大夫们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更要感谢他们的全程悉心照顾,为千里求医的他们带来了最难忘的温暖”。为小琪琪提供医疗服务的角膜病科、麻醉科以及病房的医护人员也表示小琪琪的顺利康复就是送给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