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说到过,正确处理垃圾是我们的古人就有的意识:
面对“可恶”的垃圾,他们制定法规,设置机构……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那么现在,我们又是怎样和垃圾“相处”的呢?
事实上,我们现今与垃圾的“相处”方式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下面是一组令人悲伤的画面
被塑料套住的海龟:
从小被塑料套住龟壳,导致生长严重畸形
被塑料绳缠住脖子的海狮
呼吸和行动受阻
胃内塞满各种垃圾的信天翁
垃圾直接导致了它们的死亡
被渔网缠住的海龟
因行动不便,最终被活活饿死
看了这些图片,或许某些人还感觉不到事情的严重性,认为这只是影响了少数生物的生存,但是下面的图片却在警醒着人们
一个环卫工在清理垃圾时,里面一个塑料瓶子的液体突然倒了出来,结果正好淋在环卫工的手上。而这些就是氢氟酸(一种强酸性腐蚀液体,能强烈腐蚀金属,玻璃等物体),通常吸入其蒸气或接触皮肤,都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而如果眼睛接触到,高浓度氢氟酸,则会引起角膜穿孔。
有些人天真的认为将这些被垃圾扔进海洋,远离人类后,不就正好为我们除掉了隐患吗?
可惜,真相是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
首先,当大量垃圾在随着洋流飘来飘去,最终会在海上形成一个个垃圾旋涡,其中含有大量无法降解的塑料碎片。这些塑料碎片会被海里的浮游生物、鱼类和贝壳吸收,然后通过一环一环的食物链,最终进入我们每个人的体内。
如果说,肉眼不可见的危害难以让你意识到乱扔垃圾带给我们本身的危害,那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回大家耳熟能详的现实事件中来吧。
年“山竹”台风
巨大的台风威力,使沿海的地方遭海水涌入,当海水退去后,人们惊讶地发现,目之所及都是垃圾。
没错,那些人们乱丢弃的垃圾,流到海里后,最终大自然又将其“双手奉还”给我们了。
一次次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
身处同一个地球村的我们,
有责任对整个生态环境负责,
如此才不至于自食恶果。
下面重点来了:
我们该如何“消灭”垃圾,甚至让其为我们所用呢?
我们来公布答案:
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有三种:填埋、堆肥、焚烧。
通过一个表格简易了解一下:
处理方式
优点
缺点
填埋
适于处置各种类型垃圾等。
容易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堆肥
成本较低。
异味大,外部空气难以进入料堆内部,料堆内部常处于受压状态,发酵周期较长且好氧发酵不充分,而且堆肥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
焚烧
可将生活垃圾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无害化处理率较高的同时处理占地面积小。
焚烧法投资大,占用资金周期长;焚烧对垃圾的热值有一定要求;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问题,必须有很大的资金投入才能进行有效处理。
以下具体说一下三种方法的优劣
填埋法
填埋法指在厌氧条件下,土里的垃圾经过微生物分解,产生CH4和CO2等没有危害的物质,是垃圾的最末端处理,有着很多弊端。
填埋法虽大大节约了建厂和运行的成本,但是填埋法大大占用了土地资源。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垃圾累积量约达60亿t,而且这个数字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几乎所有城市的三分之二都被垃圾包围。而被称之为“垃圾围城”的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因为我国城市在发展初期一味采用填埋这种以占用土地资源为前提的短视的垃圾处理方式,却没有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相应的垃圾处理技术。
图片来自纪录片:《垃圾围城》——王久良
(可向下滑动)
其次,处理中带来的渗滤液、沼气和腐臭会对周边水体、土壤、大气带来环境危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和人身健康。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各种问题。
图为网传“癌症村”患者样貌。
“垃圾山”让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
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垃圾处理方式呢?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正确的堆肥和焚烧是更令人接受的做法。
相比于填埋,堆肥法的优势正在于将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转化后的有机肥也可作为土壤改良剂。而焚烧法可以则将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使得土地占用率大大降低。在具体的资源回收利用的应用上: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填埋作业期间填埋单元是开放性的,产生的填埋气体不易被控制收集。且焚烧发电的效率要高于填埋气发电,同时由于其占地面积小、选址容易,比较适于用地紧张的城市地区。
然而,堆肥和焚烧都要求对垃圾进行分拣、分类,才能在处理中把对环境的有害影响降到最低,例如: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时,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分选难度大,导致堆肥效果差和肥料质量不高,未分类垃圾中的重金属成分等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至于将不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用于燃烧,则难以达到稳定的热值,还会大大增加二噁英(国际一类致癌物)的排放,而在经过分类处理后,堆肥和燃烧的负面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二噁英:二噁英系一类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人们熟知的剧毒物质氰化物的倍、砒霜的倍。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很低浓度的二噁英就对动物表现出致死效应。
要减少二噁英的产生,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垃圾焚烧炉的温度,使二噁英完全氧化。但提高反应温度意味着更高的能耗和更高的设备要求,单靠提高反应温度来控制二噁英的生成似乎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除了提高反应温度和控制工艺条件外,从化学工程与技术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好地执行“垃圾分类”来减少二噁英的排放,如:干湿分离、塑料与金属废渣、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离等,这些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工艺效率,还可以很好地预防垃圾处理过程中二噁英的产生。因此,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敲重点
从上面关于正确处理垃圾的文字中,我们反复提到了“垃圾分类”一词,相信大家早已对其不陌生了。
事实上,垃圾分类也确实是垃圾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环。
※
垃圾分类的好处
首先,垃圾分类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能减少真正需要处理的垃圾量。比如,我国每年会扔掉的垃圾中,包含40亿个塑料快餐盒,7亿个方便面碗,数十亿支一次性筷子。如果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专门挑出来,加工成工业用的塑料原料,真正需要处理的垃圾就变少了,我们每天都能节省很大一片土地。
垃圾分类的第二个好处,就是能减少垃圾发酵产生的臭味。垃圾产生的臭味物质,比如氨气、硫化氢、有机胺、有机硫和挥发性脂肪酸,很大一部分是厨余垃圾产生的。如果不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埋在一起,而是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发酵,大家就不必长期生活在垃圾的恶臭中了。
垃圾分类的第三个好处,就是能够控制垃圾产生的环境污染。比如,荧光灯管和水银温度计都含有重金属元素汞,而镍镉电池含有重金属元素镉。并且,之前我们提到的垃圾焚烧之所以会产生二噁英,是因为很多塑料垃圾中含有氯元素。如果把这些垃圾按照各自的特点分成几类,让专业机构对每类垃圾进行相应的处理,它们的危害就会大大减小。
垃圾分类的第四个好处,就是能够变废为宝,把累赘变成资源。比如,中国石化在宁波市建成了一家生物航空煤油的生产基地。这个基地会专门把饭店废弃的地沟油,炼制成航空煤油,每年的产量足够一家客机从北京往纽约飞两三百次。再比如,位于浦东新区老港镇东部的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处理厂,这里每天可处置吨生活垃圾,累计每年可处理万吨的同时,还可发电约12亿千瓦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的提高,我们和垃圾的斗争注定持续下去,并且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艰巨。但不变的是,我们要传承好自古以来就有的正确处理垃圾的意识。
朋友们,为了不再让地球上的生灵遭受残害、为了不再让垃圾包围我们的城市,下次扔垃圾时,请做好垃圾分类吧——这就是能让我们继续打赢垃圾对抗战的法宝。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