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ldquo手机控rdquo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0-10-21 19:36:05   点击数:
  

》一位美国妈妈给儿子使用手机的家规,里面的教育理念更值得借鉴

如果问我们每天和谁相处时间最长?肯定手机无疑啦!你可别不信,咱们用数据说话,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手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94%的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如果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公干或度假,你最希望带上什么?”超过60%被调查者首选手机。有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

时时刻刻的刷朋友圈、聊天、美拍、抖音、网游、手机办公等行为,让我们悄然变成了“手机控”、"低头族",不知不觉"手机病"也找上了门。日前,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赵梅接受媒体采访时提醒“手机控”们要小心,可别小瞧这“手机病”,可比“网瘾”、“近视”等病厉害多啦,严重者可致脑溢血、脑梗塞、甚至猝死。下面是赵梅对“手机病”的解读:

啥叫“手机病”?

手机病指的是现代人对手机过于依赖,从而产生一系列身心理障碍、身体损伤的疾病。

“手机病”危害有多少?咋预防?

具体来说,手机病的危害可分为以下12点:

1、手机依赖症、无手机恐惧症、孤独抑郁症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主要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无法离开手机,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二是过多地利用手机进行沟通,如:明明走几步就可到达的地方,却非要通过手机联系;在等人的时候总是频繁打手机问对方身在何处,如果不打就焦急难耐。严重者还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

“无手机恐惧症”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英国邮政部门的一次调查中,调查显示,英国53%的人在手机丢失、没电、欠话费或者连接不上网络时会感到焦虑。典型症状是不愿关机、总想看看有无未接来电或者新讯息、经常给电池充电、带手机去卫生间。其中,女性患病风险比男性高17%,18-24岁的年轻人症状最为严重。

智能手机成瘾,可能与越发严重的社交孤立和抑郁症有关。英国心理学家依玛·沙特也表示,过度依赖手机对身边人的忽视程度就越严重。在网络上越活跃的人,现实中反而更孤独。

建议:少用手机,尤其是晚餐时分,多和家人交谈。外出社交时,也避免过多使用手机,以免冷落他人。

近视、干眼综合征、眼部炎症、致盲

不少年轻人白天工作用电脑,等车坐车用手机上网,睡前还躺在被窝用手机看视频、刷朋友圈。有研究显示,现代人平均每人天看次手机,如此长时间地盯着屏幕,会导致干眼、眼睛疲劳酸痛、头痛及视力模糊等,进而诱发炎症和感染,严重者可致盲。年11月有一篇“可怕!女孩熬夜玩手机角膜穿孔差点失明”的帖子,讲的是贵州20岁姑娘杨秀英,和多数年轻人一样,经常熬夜“刷手机”。当视力迅速下降,眼睛疼痛到突然睁不开时,医院治疗,最终被确诊为角膜溃疡穿孔,必须做角膜移植。

建议:首先将手机的字号调大;尽量在光线充足的房间中使用手机;每次看手机不超过15分钟。3-7岁孩子玩手机每天应在半小时内,16岁以上青少年则可放宽至2小时,且玩手机后多做眼保健操或者多看远方和绿植。

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

高频率、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肉、韧带的损伤,长此以往将导致使用者患上“狭窄性腱鞘炎”,继出现以腕管综合征为代表的“鼠标手”、“触屏指”,又将出现以狭窄性腱鞘炎为主要手部损伤的疾病。有实验表明使用手机时间越长,与狭窄性腱鞘炎相关的临床症状越明显,出现手部损伤的疾病的概率也越高。单手持、双手持、单指操作与多指操作均容易出现的手部不适症状,而双手持或多指操作手机引起狭窄性腱鞘炎的概率较大。

建议:最好每隔二十分钟就做一个手掌按摩动作,"左右互搏"一番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减低肌腱磨损。

颈椎病

人类的头部重量约4.5公斤,身体长时间前倾,会让脊柱承受过多压力,导致颈部、头部和肩部疼痛、头晕目眩。经常使用手机导致颈椎病风险会增加。

建议: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如感到有颈部活动受限、酸痛的症状,及时采用热敷、醋敷、拍肩,纠正错误的姿势等方式来缓解,严重者需就医进行按摩和理疗治疗。

脑梗塞、脑出血

年3月14日,中国经济网报道:河南的阿兰坐火车去广州打工,在火车上玩了20多个小时的手机,一下车便晕倒了,送医院检查,诊断为脑梗死。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才转危为安,阿兰平时体健,无心脑血管疾病。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孟珩:“患者长时间玩手机,一直保持一种姿势,未活动,头向右边倾斜一直看手机,考虑可能局部姿势太久了,对血管造成压迫。”超长时间保持向一侧扭头看手机的姿势不变,可能导致相应部位血管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凝固性高,从而形成血栓。尤其是熬夜玩手机,对于有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可能还会引发脑出血,导致偏瘫,甚至死亡。

建议:避免熬夜、久卧久坐,起居要有规律,最好晚上11点前就远离手机。

下颌变形

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下颌轮廓变形。皮肤科医生萨姆·巴汀表示,年龄增长,皮肤弹性下降,花数小时低头看手机,都会增加下巴皮肤的下垂。

建议:尽量将手机举到正前方,高于胸腔的位置。

皮疹

通话时,手机屏幕会变烫,加之手机上细菌数量众多,可能会诱发皮疹。如果皮肤很敏感,尽量买个手机支架,并经常用少量消毒水擦拭手机外壳。

建议:尽量将手机举到正前方,高于胸腔的位置。

听力下降

如每天使用手机通话时间达3小时,则8年后会致使听力降低12%。他们认为手机中所使用的扬声器构造对人的听力有害。常用手机紧贴耳部进行通话,会致使人的听力不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性相较成年人来说更大。若一个未成年人自15岁起,每天使用手机通话3小时,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他在50岁时的听力要比正常情况的听力差一半。

建议:应尽量降低音量,并减少耳机的使用。

影响睡眠

手机易发出干扰人体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的光线。美国梅奥诊所的专家建议调低屏幕亮度,且与脸保持至少1约35厘米的距离。睡觉时,勿将手机带上床。

建议:禁止在卧室使用手机或者睡前务必关闭手机。

幽灵震动综合症、睡梦中发短信

幽灵震动综合症是指手机虽然未响,但用户却产生这种铃声响起的错觉,是预期焦虑的结果。用户已经非常习惯于手机响动,大脑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让他们产生手机响动的错觉。研究发现,大约有68%的手机用户出现幽灵震动综合症,其中87%的人每周都会感到幻响,13%的人每天产生这种错觉。建议:经常更换手机铃声,并采用一些相对舒缓的乐曲,以放松身心。痴迷手机程度更深的人甚至会出现在睡梦中发短信而不自知的情况,通常发生在入睡后两小时内,除了会产生令人尴尬的对话外,还会打乱深度睡眠进程,导致人起床后感到精疲力竭,影响大脑功能。

建议:禁止在卧室使用手机或者睡前务必关闭手机。

11、自恋、自卑、厌食

自拍经常引发自我放纵或对寻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yshl/11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