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荔枝酥 发布时间:2024/11/2 12:36:18 点击数: 次
-这是新世相的第篇文章-Sayings:这是这几天最让人心痛的消息:小学五年级的小姑娘缪可馨,从教学楼坠下身亡。坠楼是因为一篇作文。老师布置作业写一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缪可馨写道:“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够正能量”。老师在这段话旁边打了红叉。随后,惨剧发生。读到这条新闻,我的心里仿佛也被打上了大大的红叉。孩子们的作业,值得更真诚的对待。孩子们的创造力,也不应该被“正能量”杀害。缪可馨的这篇作文,充满鲜活的细节。形容白骨精化身的村姑,她用“美若天仙”。展示现场动态的场景,她引用《西游记》中的句子:“左手提着青砂罐、右手提着绿瓷瓶。”这些细节大多被老师删去。也有作文专家评价,这样的修改符合考试作文规范。但最重要的评语就是那句“不够正能量”。“正能量”,应该成为评判标准吗?可馨的作文写的是《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在这个故事里,孙悟空也受到了老师唐僧不公正的指责和批评。和可馨一样。吴承恩在那一回故事的结尾,这样写孙悟空无法平息的冤屈: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同样是被误解、被指责,吴承恩笔下的悟空用“把地上的树藤都蹬翻”那样的力量,跳上天空,离开了伤心之地。但可惜的是,可馨不是大圣,无法腾云驾雾。孩子们只负责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写出来,真正应该负责任的是我们大人。即使大人的世界没那么美好,也不应该剥夺孩子们的美好。我看过南京一位四年级的老师严杏村,可以是榜样。她在让同学们摘抄现代诗后,提议大家尝试创作。于是,你就看到了下面这样的优秀作品:这大概是一种厌学的“负能量”吧,但是严老师的评语是:我也跟你一起等台风吧!下面是严老师的另一条评语:看完我都想当严老师的学生。严老师说:“现代诗对孩子们创造力的发掘是很有意思的;毕业以后想为孩子们出一本诗集”。而对于大人来说,孩子们的诗其实是一种礼物。每个孩子甚至天生是诗人。你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他们会还给你无限的惊喜。我看过一个年出生的诗人出版的诗集。她叫姜二嫚。那些诗句,就是她眼中五彩斑斓的世界。果麦年出版的《孩子们的诗》收录了70多首3-13岁孩子们写的诗歌,每一首里都有大人可能遗失了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春天,可能是头破血流的——而冬天,则有时候想着通过雪来占领春天——都和“正能量”无关。在这本书的开头,编者写道:这本书中的诗都是孩子们写的虽然他们或许并不认为自己写的是诗孩子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诗,但他们很清楚:“不像大人那样,他就是小朋友。”小朋友有小朋友的诗意和想象力。这几天微博上流传很火的一首诗,也出自孩子的手。笔迹虽然稚嫩,但孩子的表现力穿透了方格纸。而对这首诗最好的点评,就是下面的那行得奖信息。评判他们的标准,不应该是是否“正能量”。好的老师会把姿态放低,用平等对话的方式给作业批注。常常会有奇效。博主小学生作业bot经常会收到各地老师的投稿。有的批注非常可爱。比如这位老师,图文并茂写评语——经常还会用简笔画鼓励同学——这位老师对于自己被排除在外好像也没有特别生气——这位老师一看就是老追星女孩了——这位老师大概可以去做风险投资——这位皮卡丘的包子脸Bigface一边批评,一边用表情包缓和严厉的语气——我曾经听一位幼教老师说过,和孩子说话尽量要蹲下,这样可以让TA觉得平等。批作业也是一种对话,蹲下来,让孩子们感到平等。你还可以轻松对待——有时候你眼中的”错误“,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单纯和调皮。孩子这种充满人情味的“调皮”,好像也没什么不好?有些老师,对待孩子的调皮,足够宽容。安徽阜阳的一位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给老师的一封信》。结果有一篇作文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笨”、“懒”、“矮”、“胖”。老师也就笑笑,“我觉得他使用了一种反讽的手法。”除了平等,你还应该认真。人民日报报道过一位杭州的朱老师。每次都会看5遍学生的作文,同时写超过字以上的评语,就这样坚持了26年。如果有这样认真批注的老师,写作文时可能会怀着着“给爱豆写信”的热情,再也不会为每周的周记和作文而苦恼。毕竟如果我发的每条微博都有人给我写字评论,我肯定每天都认真发博。对孩子来说,老师是和父母同等地位的权威。大人的批评和否定,就是一次次的禁锢和扼杀。希望我们有机会停止这些错误。就算是《三打白骨精》中仁慈的唐僧,也会错怪全能的孙悟空。关键在于犯错的时候,如何直面自己的问题。比如,可以像下面这位老师一样,亲自登门道歉——一个真诚的道歉对孩子来说真的、真的很重要。我最后想请你和我回顾“三打白骨精”之后的故事。《西游记》第三十一回,被唐僧冤枉而赶走的悟空从花果山回来,拯救了唐僧。原文说道——长老现了原身,定性睁睛,才认得是行者。一把搀住道:“悟空!你从那里来也?”……三藏谢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行者笑道:“莫说!莫说!但不念那话儿,足感爱厚之情也。”老师唐僧因为白骨精事件,让学生孙悟空受了冤屈。但是唐僧这“一把搀住”,主动放低姿态,孙悟空的那些委屈、不平也就化解了。如果让我写下这一回的读后感,可能会是这样——我们也许会犯错误,但在孩子面前,尤其需要一颗真诚的心。撰稿:食人妖萨满实习生:陈丢丢刘悦特别鸣谢素材来源:荔枝新闻、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小学生作业bot、皮卡丘的包子脸Bigface头条新闻晚祷时刻:保护孩子吧就像保护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