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民延长假期的疫情,治疗用药牵动千家万户,真睿特整理了一下新冠肺炎目前常用西药功能及副作用,仅供参考。
1、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年1月2日,之前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Lopinavir/ritonavir,LPV/r,商品名:克力芝)对他很有效,服用后只用了一天体温就好转。实际上,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版本(目前已更新至第三版)中,已指出克力芝可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病毒治疗。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是一个复方制剂,其中的“洛匹那韦”(lopina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r)分别是两个药。
洛匹那韦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可与HIV蛋白酶催化部位结合,干扰病毒的装配过程,因此作为抗病毒药使用。
图:洛匹那韦(lopinavir)
利托那韦也是一个HIV蛋白酶抑制剂,但是低剂量的利托那韦还可以通过抑制肝脏代谢,从而提高洛匹那韦的血药浓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洛匹那韦通常和小剂量利托那韦联合使用,用来治疗HIV感染。
图:“利托那韦”(ritonavir)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治疗冠状病毒的临床依据
在临床试验之前,研究者首先确认了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的体外活性,他们抑制SARS病毒的活性浓度分别为4微克/毫升和50微克/毫升(注:说明虽然有活性,但都不算太高)。
在临床试验中,41名香港的“非典”患者接受了三个星期的治疗,治疗方案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利巴韦林。利巴韦林并不是针对SARS的治疗药物,但是作为抗病毒药物,当时临床上用来治疗“非典”患者,也就是患者本来就要服用的药物。
重点:试验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患者死亡率只有2.4%。作为参照,医院,在年4月16日之前,常规治疗过个非典患者,死亡率为28.8%!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常规的治疗(“利巴韦林”),这41个患者中有大约12人都会死亡,但是治疗中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之后,实际上只有1人死亡!
研究的结论就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效果看着不错,值得进一步进行有对照的临床研究。
因为只有在临床试验中,同时也有一组对照治疗的患者,才能真正证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治疗效果。
但是很显然,在那之后,非典就消失了,当然也就没有更进一步的试验。
不过,国际上目前正在进行其他的临床试验,研究“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联合beta干扰素是否可以用来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2]。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所抑制的冠状病毒蛋白
“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武汉肺炎都是由于冠状病毒所导致,虽然这些病毒有所不同,但是与HIV一样,都属于RNA病毒,在病毒的复制、组装过程中,可能使用一些相似的蛋白功能。
SARS病毒上的这个蛋白酶叫CLpro,有研究还特意对这个蛋白酶的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都可以很好地插入到SARS病毒的蛋白里[]。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经知道,相信应该有研究人员很快对相应的蛋白酶进行仔细的结构比较。
卫健委也推荐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在《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中,王医生谨慎地表示:“这种药物就他的个例来说是有效的,但目前还不清楚对其他病患是否有效,需要后续观察。”
这个确实是一个大实话,目前不管是武汉肺炎还是“非典”,都没有特效药。钟南山院士在媒体上也曾经这样评论过。
因为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才突然出现,目前还没有针对这款病毒进行过严格实验,不知道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效果是否比抗SARS病毒更好。
图: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的CLpro蛋白一致性达96%。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向各地卫健委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提到抗病毒治疗可以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每次2粒,一日二次”。
药物副作用
2、盐酸阿比多尔
盐酸阿比多尔的主要成份为盐酸阿比朵尔,适合治疗由A、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药理毒理
本品为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脂膜与宿主细胞的融合而阻断病毒的复制。研究显示,本品体外细胞培养可直接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复制,体内动物试验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本品尚有干扰素诱导作用。
药物副作用:
盐酸阿比多尔片的副作用是发生率约为6.2%,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头晕和血清转氨酶增高。
、达芦那韦考比司他
适应症
本品是达芦那韦和考比司他的固定剂量组合片剂,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以下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初治成年患者。?未出现达芦那韦耐药相关突变(V11I、V2I、LF、I47V、I50V、I54M、I54L、T74P、L76V、I84V、L89V)的既往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成年患者。
副作用:
来自临床试验报告以及自发报告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皮疹、头痛和呕吐。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为急性肾衰竭、心肌梗死、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骨坏死、腹泻、肝炎和发热
4、瑞德西韦
Remdesivir(瑞德西韦)是吉利德科学在研药品。
Remdesivir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在HAE细胞中,对SARS-CoV和MERS-CoV的EC50值为74nM,在延迟脑肿瘤细胞中,对鼠肝炎病毒的EC50值为0nM。
适应症:
瑞德西韦-GS-(Remdesivir)是腺苷类似物的单磷酰胺酸盐前药,在基于细胞的测定中对EBOV(EC50=70-nM)和其他丝状病毒(EC50=0.-1.48uM)的多种变体表现出抗病毒活性;抑制EBOV复制并保护%感染EBOV的动物免于致死性疾病,改善临床疾病征象和病理生理指标。
Remdesivir在临床试验上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结果疗效非常好。随后研究发现,瑞德西韦不仅对埃博拉病毒这类丝状病毒有效,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尼帕病毒(Nipahvirus)以及亨德拉病毒(Hendravirus)也有抑制效果。此外,经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证实瑞德西韦对非典型性肺炎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均产生抗病毒作用。虽然目前没有抗病毒数据显示瑞德西韦对于2-nCoV的活性,且该药物尚未在全球任何地区获得许可或批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未被证实;但是该药物针对SARS-CoV和MERS-CoV的有效数据给了我们治疗新型病毒的参考。
关于专利:
Remdesivir最早化合物专利为WOA1,申请日.07.22,该类专利有效期为20年。吉利德在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国家都做了专利布局,国内同族专利为N5261B,申请日.07.22,并于年11月25日获得授权。
副作用(行业内争议较大,专家辟谣说无明显副作用,关于争议具体内容如下):
据媒体报道,美国首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在接受瑞德西韦作为“同情用药”诊疗之后病情出现迅速缓解。但根据目前信息,无法判断其症状减轻是因为瑞德西韦。因为该研究没有提供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的外周血病毒血症/病毒载量数据,没有这个数据,就无法判断是否在用药后患者体内病毒RNA立刻下降。
有传言称:“瑞德西韦的副作用比化疗严重。”目前没有看到临床研究或者报道,来讨论瑞德西韦作为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的副作用。但瑞德西韦之前作为埃博拉的治疗药物,已经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通过一期二期,三期失败了)。当时有例患者注射过瑞德西韦,9例患者报告了严重不良反应,其中8例都被认为与药物无关,有1例严重低血压被认为可能与药物有关。瑞德西韦虽然之前没有在中国人身上试验过,在其他人种试验的安全性表现还很不错,而且疗程很短,安全性的担忧不是特别大,主要还是担心没效。
有传言称:“由于肝上也有病毒特异识别的ACE2受体,而瑞德西韦会抑制该受体,可以预期重症患者会表现出高肝损伤。”这个传言有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虽然新冠病毒2-nCov的已知受体是ACE2,但瑞德西韦是作用在病毒的RNA聚合酶(人没有RNA聚合酶),目的是抑制病毒的复制,并非抑制病毒和ACE2的结合,所以瑞德西韦和ACE2这个受体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5、氯喹
适应症
本品及其他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如哌喹,氨酚喹等)主要对疟原虫的红内期起作用,可能系干扰了疟原虫裂殖体DNA的复制与转录过程或阻碍了其内吞作用,从而使虫体由于缺乏氨基酸而死亡。本品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症状发作。对红外期无作用,不能阻止复发,但因作用较持久,故能使复发推迟(恶性疟因无红外期,故能被根治)。对原发性红外期无效,对配子体也无直接作用,故不能作病因预防,也不能阻断传播。
目前临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恶性疟原虫对本品产生了耐药性,使本品疗效降低,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改用其它抗疟药或联合用药。
本品口服后,肠道吸收快而充分,仅8%经粪便排出。服药后1~2小时血浓度即达高峰,t1/2为48小时。能贮存于内脏组织中,可在红细胞内浓集,大部在肝内代谢,排泄较慢,故作用持久
副作用:
服药后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还可出现皮肤瘙痒、紫癜、脱毛、毛发变白、湿疹和剥脱性皮炎、牛皮癣;头重、头痛、头昏、耳鸣、眩晕、倦怠、睡眠障碍、精神错乱、视野缩小、角膜及视网膜变性等症状。
有时可有白细胞减少,如减至以下应停药。
本品无收缩子宫作用,但可能使胎儿耳聋、脑积水、四肢缺陷,故孕妇忌用。
对少数病人,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阿斯综合征,值得重视。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
长期使用可产生抗药性(多见于恶性疟)。如用量不足,恶性疟常在2~4周内复燃,且易引起抗药性。
本品对角膜和视网膜有损害,故在长期服用本品治疗以前,应先作眼部详细检查,排除原有病变,60岁以上病人宜勤检查,以防视力功能损害。长期维持剂量每日以0.25g或其以下为宜,疗程不超过1年。
与伯氨喹合用时,部分病人可产生严重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如改为序贯服用,效不减而不良反应降低。
甲泼尼龙
适应症用于危重疾病的急救,还可用于内分泌失调、风湿性疾病、胶原性病、皮肤疾病、过敏反应、眼科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疾病、白血病、休克、脑水肿、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及防止癌症化疗引起的呕吐等。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脏器移植。
副作用:
体液及电解质紊乱:钠潴留、某些敏感患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体液潴留、钾离子丧失及低钾性碱中毒。
肌肉骨骼系统:类固醇性肌病、肌无力、骨质巯松、病理性骨折、压迫性椎骨骨折及无菌性坏死。
胃肠道:可能穿孔或出血的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道炎及肠穿孔。
皮肤病:妨碍伤口愈合、瘀点和瘀斑及皮肤脆薄。
代谢:因蛋白质分解造成的负氮平衡。
神经病:颅内压升高、假性脑肿瘤、精神错乱及癫痫发作。
内分泌:月经失调、引发柯兴氏症、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糖耐量降低、引发潜在的糖尿病、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需求及抑制儿童生长。
眼:后方囊下白内障、眼内压增高及眼球突出。
免疫系统:掩盖感染、潜在感染发作、机会性感染、过敏反应及可能抑制皮试反应。
支持中国国粹---中医事业,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是每一个中医的义不容辞的担当。
我们的使命:创新中药,健康中国!
===================
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是在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于0年初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机构,是国家生物医药基地重点建设的“一所六中心”之一,是国家生物医药基地重点建设的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也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响应政府“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号召,领投合资成立上海中药创新成果转化中心为国家中药现代化(上海)创新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提供服务。
====================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