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圆锥角膜当近视,拖延至晚期只能做角膜

文章来源:角膜穿孔   发布时间:2020-11-1 16:29:25   点击数:
  初中生小洋今年14岁,由于他近期左眼视力模糊,妈妈以为是近视度数加深了,医院准备验配眼镜。万万没想到,医生说小洋得的不是近视,而是患了圆锥角膜……闫书坤医生为小洋做术后复查年10月10日,小洋随妈医院就诊,由角膜病中心闫书坤医生接诊为其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检查,确定左眼角膜移植,医院角膜病特邀专家李纳主任进行反复沟通、讨论,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随后,闫医生立刻与普瑞集团眼库取得联系,仅1天时间即提供了新鲜的角膜供体,并实施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日前,小洋左眼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已顺利完成,据角膜病中心闫书坤医生介绍:“术中见角膜基质瘢痕较重,因中央瘢痕较明显,故谨慎未行层间注气,避免有瘢痕残留,慢慢逐渐逐层分离至完全透明,手术难度增加,但最终植床完全透明。现角膜移植术后第3天,小洋的视力就已经由术前的0.03恢复至0.1了。一般角膜移植术后视力稳定期为3-6个月,视力逐渐恢一般1-3个月。”

小洋出院前合影留念

小洋的妈妈怀着感激的心情说:“感谢李主任和闫医生的崇高医德、医术。谢谢你们,让孩子重新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小洋的妈妈虽然语言简朴,但却令在场所有人的心中充满了暖意。

圆锥角膜,顾名思义,就是角膜扩张、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现“圆锥形”的一种眼病。它常造成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典型发病年龄为12~22岁,即青春期前后,双眼可先后发病,病情发展不一定一致。若不加以治疗干预,最终可能导致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如何早期识别圆锥角膜?

1

圆锥角膜一般自青春期起双眼先后发病,双眼视力出现进行性下降。

2

有高度近视或明显的不规则散光。

3

频繁换镜,严重者无法通过佩戴框架眼镜对视力进行良好的矫正。

4

有圆锥角膜家族史者。

综上,圆锥角膜除了症状容易混淆成高度散光、近视外,还有哪些认知“陷阱”呢?

1

圆锥角膜只有青少年才发病?

圆锥角膜多发于10~20岁发育期的青少年,也有患者发病可能会早于青春期或者青春期结束之后。因此,即使过了青春期也要多加注意。

2

圆锥角膜发病仅是因为遗传?

圆锥角膜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除了可能与遗传有关以外。还与一些高危因素,比如小孩子的过敏性结膜炎、经常揉眼、做对抗运动有关。

3

散光高就是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早期形态上并不是很明显,常常“伪装”成近视、散光。因此,散光度数较大、近视度数进展加快的青少年最好能通过角膜地形图等较精确的检査筛查一下有无圆锥角膜。

4

圆锥角膜做不了近视手术?

因此,圆锥角膜患者不建议做角膜激光手术;但是通过交联手术稳定角膜形态后,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考虑能否做ICL眼内镜手术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

5

圆锥角膜最后都会走向失明?

圆锥角膜虽然进展很快,但是只要早期发现,及早给予合理的治疗,比如角膜交联手术,RGP等,很多人都可以控制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的。

所以,此处划重点!建议学龄期的儿童、青少年建立眼健康档案,至少每年都要通过医学验光检查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及矫正视力等变化,有必要的还需进一步行角膜地形图检测。因为角膜地形图是诊断圆锥角膜的金标准。

如果确诊为圆锥角膜也不用过于焦虑,因为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延缓乃至制止角膜进一步向圆锥进展,从而保护视力。对于早期发现病情的患者,传统做法是行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治疗,不但控制病情而且可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如果发展至晚期,需行角膜移植手术,这是所有移植手术中成功率最高的手术。

角膜交联术:即通过光化学原理加固角膜胶原纤维相互连接,阻止角膜变薄变凸,从而及时控制圆锥进展,避免角膜移植术。甚至有专家认为只要确诊为圆锥角膜的青少年,不管疾病进展与否,都推荐做该手术。另外,角膜交联术后,还需通过佩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来提高视力。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wkqm.com/tjyy/11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