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当心!
宝宝误吞事件时有发生
儿童年纪尚小,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让家长最头疼的事就是,宝宝不管看到什么,喜欢拿起来就往嘴里放,误吞事件频繁发生,一旦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后果。案例一
年8月,福建省福州市一位男童医院。原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经检查发现孩子在不同时间吃下多个磁性钢珠,造成肠道多处穿孔。案例二
年5月,江苏南京市一位男童在家中玩耍时,喝了摆放在桌上的“矿泉水”,之后出现持续咳嗽发烧症状。经检查,男童喝下的是大人装在矿泉水瓶子里的缝纫机油。呕吐时呛入肺部,引起化学性肺炎,半边肺部被烧坏。案例三
年7月,一位女童趁大人不注意,将餐桌上的药丸当作糖果吃下。庆幸及时送医,经过洗胃治疗,身体并无大碍。这份“凶器”黑名单请注意
小孩子总是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往往一些看似无害的小东西对他们来说却是致命的发现误食立即送医
切忌盲目催吐
早前,广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邱国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很多例因为误食而入院的“好奇宝宝”。因家长的“一不留神”,再加上孩子缺乏意识造成误吞事故,非常令人心疼。如果在误吞事故发生之后,家长处理不当反而会延误或者加重病情。家长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医生介绍,第一件事医院救治或拨打寻求救助。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家长自己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催吐。然而,医师提醒: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地催吐。“催吐不是万能的,有些情况是不适合甚至是禁忌催吐的。”医生说,而且,如果孩子年纪小不配合,或者已经出现昏迷等情况,也是不能实施催吐的。此外,即使符合催吐的情况,也要谨防呕吐引起的窒息。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暂不喂食或喂水等,尽快送医。还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孩子误食,要注意安抚孩子情绪,同时,就医时,一定要带上误食物品的瓶子或者呕吐物,以协助医生明确病因,必要时需送有关机构进行分析成分,帮助诊疗。宝宝误食了这些物品后
应该这样应对
“家长一定妥善保管好家中的小物品,特别是有毒物品不要放入饮料瓶或者杯中,以免孩子误以为饮料或糖果,增加误食的几率。”医生提醒,同时也总结了孩子容易误食的几类物品的应对措施。第一类:可催吐1、洗衣粉、洗衣液、肥皂:主要成分大多是去污剂和一些化学性酶,性质通常呈弱碱性,由于与胃液中和,容易引起呕吐。这种情况,采取催吐即可,同时多饮水。如果误食过多,易引起中毒,出现明显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医院接受洗胃及对症处理。2、樟脑丸:误食后可催吐,并可以喝蛋清、茶水、白开水,但切忌喝牛奶或脂肪含量高的液体,以免加速毒物吸收。3、老鼠药、蟑螂药等:毒性大,误食后,尽快喝蛋清保护肠胃,然后喝大量温开水进行催吐。严禁摄入蛋黄或肥肉等油类食物,否则会加速磷化锌的吸收,加重中毒。注意,一定要尽早就医。第二类:不可催吐,可用牛奶、蛋清护胃1、干燥剂(大致有两种):①白色粉末,又分氯化钙和氧化钙。如果误食氯化钙,建议喝水稀释即可;如果误食氧化钙,不能用任何酸性物质来中和,可立即口服牛奶或蛋清,但要避免呕吐,以防灼伤,及时就医。②透明硅胶粒,无毒,误食后可随粪便排出,多喝水促排泄。2、强酸强碱性洗涤剂:如出现口腔、咽部、胸腹部灼热性疼痛,呕吐物有大量褐色物以及粘膜碎片等症状和体征时,应警惕灼伤可能,马上口服牛奶、豆浆、蛋清或花生油等,切忌催吐、洗胃或灌肠,减轻化学性灼伤,尽快就医。如溅入眼睛,需及时用清水冲洗不少于10分钟,医院检查角膜受损情况及对应治疗。3、电池:强碱性物质,较强的腐蚀性和渗透性,不能催吐,否则会让电池泄露出腐蚀性酸性物质,导致肠道穿孔,误食后,应吞服大量牛奶或蛋清。4、汽油:有强腐蚀性,会破坏胃食管粘膜,并导致溃烂,严重危及生命,一旦发现,请及时送医,不建议催吐,以防加重食道、喉粘膜损伤。5、尖物、利器:禁止催吐,会刺伤消化系统,甚至穿孔等,应即送医胃镜下取出。第三类:其他物品1、药物(降压药、降糖药、晕车药等):过量药物可能发生不良药效,并且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甚至神经系统损害,请尽快就医。2、牙膏、漱口水等:少量误食,问题不大。如果大量误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造成急性中毒、痉挛,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应及时就医。3、驱蚊水、杀虫药等:误食后,建议喝浓茶,因为茶叶中鞣酸具有沉淀和解毒的作用。4、圆钝异物:注意孩子出现突发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尽量鼓励孩子咳嗽的方式将异物排出,或者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1岁以上适用),不要试图用手去拿异物,应尽早就医,时间就是生命。最后再次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照看好孩子尽量让危险的东西远离宝宝!一旦发现小孩误吞异物,请及时送医!来源:贵阳晚报
1、老婆一脚油门溜了!男子凌晨步行16公里“追老婆”2、5.12汶川,12年3、所有家长,又见“大头娃娃”!固体饮料当奶粉卖…摊上事儿了!4、大学生开学后,女生宿舍阳台出现了壮观场面......目前+人已